知耻近乎勇历史词典解释
知道羞耻,就接近成为一个勇敢的人。语出《礼记.中庸》:“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颖达疏:“知耻近乎勇者,以其知自羞耻,勤行善事,不避危难,故近乎勇也。”鲁迅《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做得蒙胧,这便是所谓‘好’么?答曰:也不尽然,其实是不过掩了丑。但是,‘知耻近乎勇’,掩了丑,也就仿佛近乎好了。”黄国建《小处不可随便》(《中国青年报》1993年7月22日):“‘知耻近乎勇,’很对,也很有分寸。知耻而不改,只能是‘近乎’,并非真勇;知耻而改,方为真勇。”
词语分解:
- 知耻的解释 谓有羞恶之心。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樵者目金而知耻,耕夫让畔以成仁。” 宋 曾巩 叙盗:“此谓养之既足,导之既明,则为盗者知耻而自新。”
历史典故推荐:惜客好义
谓好客仗义。水浒传第十五回:“吴用道:‘我只道你们弟兄心志不坚,原来真个惜客好义。’” 并列 好客讲义气。水浒传15回:“吴用道:‘我只道你们弟兄心志不坚,原来真个~。’”△多用于交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