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邙山之战 |
释义 | 邙山之战历史知识 邙山之战怎么写好看:邙山之战历史词典解释西魏大统九年(543)二月,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虎牢(今河南巩义东)叛,西魏丞相宇文泰应之,率军至洛阳。三月,东魏丞相高欢将兵十万至黄河北,泰军退于瀍水(在洛阳西)之上。欢渡河,据邙山(洛阳城北)为阵。泰留辎重于瀍西,夜袭邙山。黎明,两军接战,泰兵败逃去。明日复战,泰自为中军,赵贵、若干惠分领左右军,中军、右军合击东魏,大破之,悉俘其步卒,欢仓皇遁走。左军战不利,东魏军复振,会日暮,西魏军退走,泰遂入潼关(今属陕西),屯于渭水之上。时泰军虽败,欢军亦疲,封子绘、陈元康力主乘胜追击泰军,欢不敢冒进而止。东西魏遂成对峙状态。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贝丘即“浿丘”。春秋齐地。在今山东博兴县南。参见“浿丘”。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