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血怎么写好看:
啼血历史词典解释
旧题晋.张华注《禽经》:“嶲周,子规也(按,即杜鹃)。”《注》:“夜啼达旦,血渍草木。”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杜鹃始阳相催而鸣。先鸣者吐血死。常有人山行,见一群寂然,聊学其声,便吐血死。初鸣先听其声者主离别,厕上听其声不祥。”
杜鹃鸟口红,春天杜鹃花开即鸣,声甚哀切。古人误传它夜啼吐血,又说闻其声者,将有伤别事。后遂常用为悲痛、伤别之典。
唐.杜甫《杜鹃行》诗:“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词语分解:
- 啼血的解释  传说杜鹃总要啼到口里出血才止,所以用“啼血”指杜鹃啼得悲苦
 - 啼的字典解释 啼 tí 哭,出声地哭:啼哭
 - 血的字典解释 血 xuè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
 
历史典故推荐:秦客
源见“乘鸾”。指秦 弄玉之夫萧史。借指有才艺之人。唐 李商隐和孙朴韦蟾孔雀咏:“西施因网得,秦客被花迷。”叶葱奇注疏:“秦客即指萧史,这里借来指孙 韦。”同“秦世客”。唐 韩愈同窦牟韦执中寻刘尊师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