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右丞怎么写好看:
文昌右丞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尚书右丞为文昌右丞。长安三年 (703)再改为中台右丞。神龙元年(705)复旧称。
词语分解:
- 文昌的解释 1.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南史·宋纪中·文帝:“﹝ 元嘉 十九年﹞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为彗,入文昌,贯五车。”2.指星神。楚辞·远游:“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轂。”3.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旧时传说主文运,故俗又称文曲星或文星
- 丞的解释 丞 chéng 帮助,辅佐:丞相(古代辅佐帝王治理国家大事的统率百官的最高大臣)
历史知识推荐:木速蛮
元代伊6*斯6*兰教徒的通称,或作木速鲁蛮、谋速鲁蛮、铺速满等,都是波斯语Musulman的音译。今语为穆6*斯6*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