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起义怎么写好看:
伊犁起义历史词典解释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湖北陆军四队调赴伊犁时,老日知会员冯特民等乘机出关,密图西北革命运动。武昌和迪化(今乌鲁木齐)起义后,冯特民等于1912年1月7日起义,汉、维6*吾尔等族群众和哥老会众纷纷参加。次日杀伊犁将军志锐,10日组成临时都督府,前伊犁将军广福(蒙古族)任都督,原协统杨缵绪任总司令。临时都督府招募各族战士,东进迪化。
词语分解:
- 伊的解释 伊 yī 彼,他,她:伊说
- 起义的解释 1.仗义起兵。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平阳公主 闻 高祖 起义 太原 ,乃於 鄠 司竹园 招集亡命以迎军,时谓之娘子兵。”2.指军队反正,以从义师。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 萧队长 接着说道:‘“中央军”插翅也飞不过来了,除非起义,投降,或是做俘虏,他们别想过来了。’”3.指显露文意。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一曰微而显,文见於此,而起义在彼。” 明 郎瑛 七修类稿·
历史知识推荐:八刺哈赤
又译八刺合赤。蒙古语“管城者”之意。元代城防人员及其官长均称八剌哈赤。怯薛执事中亦有此名目,元史·兵志二:“司阍者,曰八剌哈赤。”大都城门尉,例由四怯薛八剌哈赤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