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 千里而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百世之下,莫不兴起,况于亲炙之者乎。 |
释义 | 千里而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百世之下,莫不兴起,况于亲炙之者乎。名人名家,名胜,河南,15字对联 对联全文上联:千里而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对联备注:(清-沈春祥《开封游梁祠联》;开封:沈春祥题游梁祠,为纪念孟子游梁而建 / 邹县孟庙) 参考注释千里[the winged steed]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而来以来。《墨子·兼爱下》:“夫挈 泰山 以超 江河 ,自古及今,生民而来,未尝有也。”《孟子·尽心下》:“由 孔子 而来,至於今百有餘岁。” 宋 范仲淹 《天章阁待制王公墓志铭》:“又用兵而来,吏民疲苦。” 何必[be not necessary;there is no need;why]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仁义(1) [kindheartedness and justice]∶宽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韩非子·五蠹》 仁义之举 (2) [gentle]〈方〉∶性情温顺,通达事理 已矣(1) [finish;be over] (2)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3) “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百世[all generations] 很多世代;很长时期(一世,三十年) 斯固百世之遇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百世之怨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流芳百世 莫不[there's no one who doesn’t or isn’t] 没有一个不;无不 听到这个消息,全校师生莫不为之失声痛哭 兴起[arise;rise] 因感动而奋起 况于连词。何况。《易·乾》:“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孟子·离娄上》:“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於 孔子 者也,况於为之强战?”《史记·穰侯列传论》:“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説,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於羈於之臣乎!” 亲炙[be taught directly] 指直接受到传授、教导 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孟子·尽心》 久仰芳名,无由亲炙。——《红楼梦》 之者唐 宋 时习语,相当于“之人”、“之物”。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下:“乃作《刘弘传》,雕印数千本,以寄中朝及四海精心烧炼之者。”《敦煌变文集·祇园因由记》:“非但此金,世间一切伏藏未出之者,我能尽见。”《景德传灯录·司空山本净禅师》:“即是求见闻觉知之者,非是求道之人。” |
随便看 |
|
经典对联大全收录11110副对联,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春联、挽联及其它经典对联的释义,是国学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