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变通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
释义 |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变通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书院 对联全文上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对联备注:(马积高题湖南岳麓书院大门) 参考注释古今[ancient and modern]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育才[train men for profession] 培养人才 四海(1) [the whole country]∶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the whole world]∶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unconstrained]∶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潮流(1) [tide]∶由潮汐引起的水的流动 (2) [flow of the tide; current;trend]∶比喻社会变动发展的趋势 改革的潮流,不可逆转 千秋(1) [a thousand years]∶千年 (2) [a long long time]∶岁月久远 (3) [birthday]∶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议论?——曹雪芹《红楼梦》 讲院(1).讲经的寺院。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yi8解二·僧照》:“及抵 洛阳 ,有命开《法华经》讲,止 法林院 ……以 乾祐 元年三月二十六日,示灭于讲院。” (2).指儒学书院。 清 吴伟业 《国学》诗:“松柏曾垂讲院阴, 后湖 烟雨记登临。” 清 焦循 《<钞双虹堂文集>序》:“集中有《西湖讲院记》,言尝构讲院於 西湖 陆宣公祠 侧。” 因革犹沿革。包括因袭与变革。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以画一之歌,救鼎涌之乱,非识因革之随时,明损益之变通也。” 宋 陆游 《跋朝制要览》:“先君 会稽公 晚岁喜观此书,间为子弟讲论因革,率至夜分。”《明史·地理志一》:“废兴因革,前史备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理学诸儒……时有献替,而其所因革,未有关於至计者。” 变通[be flexible;adapt sth.to circumstances] 根据情况而变动;不拘泥成规 忖度[conjecture;speculate] 推测;估计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胸中忖度 意气(1) [will and spirit]∶志向与气概 意气风发 意气扬扬。——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pirit;expression]∶精神;神色 意气自若。——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意气之盛。——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3) [interest]∶志趣 意气投合 (4) [personal prejudice]∶偏激、任性的情绪 意气用事 风神(1).风采;神态。《晋书·裴楷传》:“ 楷 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羣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上为皇孙时,风神秀异,英姿雋迈。”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余见 周昉 、 李龙眠 及近代 仇实父 诸美人图,皆穠髮丰肌,衣粧稠迭,一种风神媚态,畧无彷彿。” 王统照 《号声》:“长叶子的美人蕉在椭圆形的蓝色水盂内摇曳着幽媚含笑的姿态,也似乎装点出特有的 日本 妇女婀娜的风神。” (2).指艺术作品的文采神韵。《南史·褚彦回传》:“ 彦回 援琴奏《别鵠》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明 唐顺之 《题夏中书画竹》诗:“中书醉墨满人间,此幅风神更不俗。”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其词随语成韵,随韵成趣,不假雕琢,而意志自深,风神或近 楚 《骚》。” |
随便看 |
|
经典对联大全收录11110副对联,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春联、挽联及其它经典对联的释义,是国学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