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 庆六旬寿,称六太爷,又逢六月六日良辰,不料张六先生,面目森严,口称六哥还旅顺; 坐三年牢,陪三此斩,赢得三代三品封典,可怜达三故友,头颅冤枉,心伤三字赴泉台。 |
释义 | 庆六旬寿,称六太爷,又逢六月六日良辰,不料张六先生,面目森严,口称六哥还旅顺; 坐三年牢,陪三此斩,赢得三代三品封典,可怜达三故友,头颅冤枉,心伤三字赴泉台。名人名家,寿联,分龄男寿,六十寿 对联全文上联:庆六旬寿,称六太爷,又逢六月六日良辰,不料张六先生,面目森严,口称六哥还旅顺; 对联备注:(清-《讽龚照玙六十寿联》) 参考注释太爷(1) [grandfather]∶祖父 (2) [great grandfather] 〈方〉∶曾祖父 (3) [district magistrate]∶旧称县官 六月《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 宣王 北伐也。”《国语·晋语四》:“ 秦伯 赋《六月》。” 韦昭 注:“《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 重耳 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梁郊祀乐章》:“白日体无私,皇天辅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师方克。”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於是竿木羣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鋭。” 良辰美好的时光。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九:“良辰在何许,凝霜霑衣襟。” 唐 李商隐 《流莺》诗:“巧囀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要知天道忌全,人情忌满,美景不长,良辰难再。” 不料[be contrary to one's expectation;unexpectedly] 没想到地,没有预先料到地 早上天气还好好的,不料下午竟下起雹子来 六先生指 宋 代 周敦颐 、 程颢 、 程颐 、 张载 、 邵雍 、 司马光 。也指 周敦颐 、 张载 、 程颢 、 程颐 、 张栻 、 朱熹 等六人。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六先生》:“ 朱文公 有《六先生赞》,谓 濂溪 、 明道 、 伊川 、 横渠 、 康节 、 涑水 也。 端平 初, 常熟 令 王爚 ,於县学建六先生祠,祀 濂溪 、 横渠 、 明道 、 伊川 、 晦庵 、 南轩 。 淳祐 辛丑,命州县学各建六先生祠。” 面目(1) [appearance;face;features]∶相貌 面目可憎 (2) [look]∶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 还其本来面目 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忠烈之面目 (3) [colors]∶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 显出庐山真面目 (4) [self-respect]∶指面子、脸面 愧无面目见人 何面目以归汉。——《汉书·李广苏建传》 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森严(1) [strict]∶整齐而严肃 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朱自清《威尼斯》 (2) [stern]∶[防备]严密的 戒备森严 口称[claim] 嘴上说 还旅犹回师。《后汉书·任光邳彤等传赞》:“ 任邳 识几,严城解扉。委佗还旅,二守焉依。” 李贤 注:“旅,众也。还旅,谓自 蓟 而还也……言 光武 失军而南还,依 任邳 以成功。” 赢得[win;gain an advantage;come by;obtain] 获得 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赢得独立 三代[the three ancient Chinese dynasties——Hsia, Shang and Chou]∶指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个朝代 三品(1).三种,三类。《易·巽》:“liu6四:悔亡,田获三品。” 高亨 注:“田,猎也。品,种也。筮遇此爻,其悔将亡,行猎将得三种猎物。”《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 孔 传:“金、银、铜也。” 孔颖达 疏:“ 郑玄 以为铜三色也。”《太平广记》卷四○一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张彦》:“ 巴巫 间,民多积黄金,每有聚会,即于席上列三品,以夸尚之。” (2).三等,即上、中、下三等。 汉 刘向 《说苑·政理》:“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彊者之政胁之。”《后汉书·循吏传·秦彭》:“每於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塉,差为三品。”《隋书·经籍志序》:“ 煬帝 即位,秘阁之书,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紺琉璃轴,下品漆轴。” 清 王夫之 《知性论》:“以三品为性,要其终而言之,三品者非无所自成。” 封典封建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的荣典。始于 晋 代,至 唐 完备,其制各代略有不同。 清 制,以封典给官员本身称为“授”,给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和妻室,存者称为“封”,死者称为“赠”。一品官其曾祖父母以下均有封典,三品以上封其祖父母以下,七品以上封其父母及妻,九品以上仅给予官员本身。 南朝 宋 颜延之 《自陈表》:“臣班叨首卿,位尸封典。”《官场现形记》第三四回:“上次 广西 賑捐请奬案内,已经替他老人家请了二品封典。” 可怜(1) [pitiful;pitiable]∶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meagre;miserable]∶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故友[old friend;deceased friend] 死去了的朋友;生前跟自己友谊较深的人 头颅[head] 人的头 抛头颅,洒热血 冤枉(1) [wrong;treat unjustly]∶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恶名 你冤枉他了,他的兴趣比那广泛得多 (2) [wrongful treatment;injustice]∶无辜的人被诬指为有罪,无过错的人受到指责 冤枉好人 (3) [not worthwhile]∶不值得;吃亏 为一件小事而来回奔波,真冤枉 心伤[sad] 心情悲伤 三字(1).指古字、篆、隶三种字体。《北史·刘芳传》:“昔 汉 世造三字石经於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 (2).知制诰的别称。 宋 陈师道 《何郎中出示黄公草书》诗:“一官早要称三字,二鬢何须着两毛。”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知制誥’为‘三字’。” (3).指“莫须有”三字。 清 赵翼 《岳祠铜爵》诗:“狱冤虽已昭三字,家祭终非告两 河 。”参见“ 三字狱 ”。 泉台(1).台名。 春秋 鲁庄公 筑。在 泉宫 中。《春秋·文公十六年》:“毁 泉臺 。”《公羊传·文公十六年》:“ 泉臺 者何? 郎臺 也。 郎臺 则曷为谓之 泉臺 ,未成为 郎臺 ,既成为 泉臺 。” (2).墓穴。亦指阴间。 唐 骆宾王 《乐大夫挽辞》之五:“忽见泉臺路,犹疑水镜悬。”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寃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臺。” 清 周亮工 《哭黄济叔》诗:“海屿书方寄,泉臺客不回。”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
随便看 |
|
经典对联大全收录11110副对联,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春联、挽联及其它经典对联的释义,是国学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