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寄建德徐元舆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梅尧臣 |
释义 | 寄建德徐元舆原文才子方为邑,千峰对县门。静寒琴意古,闲厌鸟声喧。 山茗烹仍绿,池莲摘更繁。 讼稀应物咏,庭下长兰荪。 诗词问答问:寄建德徐元舆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梅尧臣寄建德徐元舆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才子(1) 才华出众的人 才子佳人 (2) 长于文艺创作的人 县门古时守城之闸板,安装于内城门,无事则悬起,寇至则下之。《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众车入自 纯门 ,及逵市。县门不发。” 杜预 注:“县门,施於内城门。”《左传·襄公十年》:“ 偪阳 人啟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 郰 人 紇 抉之。” 孔颖达 疏:“县门者,编版广长如门,施关机以县门上,有寇则发机而下之。”《墨子·备城门》:“故凡守城之法,备城门为县门沉机,长二丈,广八尺,为之两相如。” 汉 桓宽 《盐铁论·毁学》:“无仁义之德而有富贵之禄,若蹈坎穽,食於县门之下。” 县衙。 唐 王建 《田家行》:“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山茗山中产的茶叶。 唐 元稹 《早春登龙山静胜寺》诗:“山茗粉含鹰觜嫩,海榴红绽锦窠匀。” 宋 苏轼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清 郑燮 《窘况为许衡州赋》:“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应物(1).顺应事物。《庄子·知北游》:“邀於此者,四枝彊,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 锺泰 发微:“‘应物无方’,言不执滞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宋 欧阳修 《道无常名说》:“无常以应物为功,有常以执道为本。”《西游记》第二回:“这猴王自从了道之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 (2).犹言待人接物。《晋书·外戚传·王濛》:“虚己应物,恕而后行。”《隋书·循吏传·刘旷》:“ 刘旷 ,不知何许人也。性谨厚,每以诚恕应物。” 明 孙柚 《琴心记·挑动春心》:“你看他清标应物,如春月之濯柳;英气逼人,似野鹤之出羣。” 清 姚鼐 《扬雄<太玄>目录序》:“虽庸愚不肖,苟筮之而见所以处事应物者,皆合乎圣人之道也。” 兰荪(1).即菖蒲。一种香草。《文选·沉约<和谢宣城>》:“昔贤侔时雨,今守馥兰蓀。” 刘良 注:“兰蓀,香草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香草之类,大率多异名,所谓兰蓀,蓀即今菖蒲是也。” (2).指佳子弟。 清 赵翼 《西干故里示侄亮采宝士侄孙公兰等》诗:“是我昔时初奋迹,瓣香能不望兰蓀。”参见“ 芝兰玉树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