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扬雄二首
朝代 宋代
作者 王安石
释义

扬雄二首原文

子云游天禄,华藻锐初学。
覃思晚有得,晦显无适莫。
寥寥邹鲁后,於此归先觉。
岂尝知符府,何苦自投阁。
长安诸愚儒,操行自为薄。
谤嘲出异己,传载因疏略。
孟轲劝伐燕,伊尹干说亳。
叩马触兵锋,食牛要禄爵。
少知羞不为,况彼皆卓荦。
史官蔽多闻,自古喜穿凿。

诗词问答

问:扬雄二首的作者是谁?答:王安石
问:扬雄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安石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安石名句大全

王安石扬雄二首书法欣赏

王安石扬雄二首书法作品欣赏
扬雄二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云游

僧道漫游四方,行踪不定

其中只有一个出色的,姓王,乃是云游来的。——《初刻拍案惊奇》

天禄

(1).天赐的福禄。《书·大禹谟》:“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后常指帝位。《后汉书·桓帝纪赞》:“ 桓 自宗支,越躋天禄。”《周书·宣帝纪》:“帝王之量,未肃而成;天禄之期,不谋已至。” 唐 张说 《邺都引》:“君不见 魏武 草创争天禄,羣雄睚眦相驰逐。”

(2).俸禄。《孟子·万章下》:“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此人命当食天禄,因子而食邑,庸可煞乎?” 元 汤式 《醉高歌带绣鞋红·送大本之任》曲:“老母亲賸飡天禄,新夫人稳坐香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功勋等臣世食天禄,其后来归从者,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

(3).传说中兽名。 汉 代多以石雕其形以为饰。《后汉书·灵帝纪》:“復修 玉堂殿 ,铸铜人四,黄钟四,及天禄、虾蟆。” 李贤 注:“天禄,兽也……今 邓州 南阳县 北有 宗资 碑,旁有两石兽,鐫其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据此,即天禄、辟邪并兽名也。 汉 有 天禄阁 ,亦因兽以立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 至和 中, 交趾 献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鳞,首有一角。考之记传,与麟不类,当时有谓之山犀者,然犀不言有鳞……今以予观之,殆天禄也。”

(4). 汉 代阁名。后亦通称皇家藏书之所。 唐 杨炯 《浑天赋》:“ 冯唐 入於郎署也,两君而未识; 扬雄 在於 天禄 也,三代而不迁。” 明 徐渭 《芸阁校书篇》诗:“他年在 天禄 ,羞与俗人同。”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采访遗方》:“不拘抄本刻本,随时进呈,以广 石渠天禄 之储。”参见“ 天禄阁 ”。

(5).酒的代称。语出《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之美禄。” 宋 苏轼 《桂酒颂》序:“ 东坡先生 曰:酒,天禄也。其成坏美恶,世以兆主人之吉凶,吾得此,岂非天哉!”

华藻

(1).华丽的藻饰。《文选·曹植<七启>》:“步光之剑,华藻繁縟。” 李善 注:“藻,文采也。” 唐 司空图 《成均讽》:“炫华藻之新装,捧重霄之寳器。”

(2).特指车上的彩饰。《后汉书·南匈奴传》:“詔赐单于冠带、衣裳、黄金璽、盭緺綬、安车羽盖、华藻驾駟。”

(3).指有彩饰之车。 明 吴承恩 《赠宗万湖令江山》诗:“冠裳换巾袍,动止有华藻。”

(4).华丽的辞藻。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之二:“太平既久,日趋於文,放而不还,末流愈远,浮虚失实,华藻害道。” 清 李慈铭 《书凌氏廷堪<校礼堂集>中<书唐文粹文后>文后》:“流及 六朝 ,愈尚华藻,波靡递下,乃有风云月露之讥。”

(5).犹华光;光芒。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明星皓皓,华藻之力也歟?” 李轨 注:“星虽皓皓有华藻,然非能自显耀也。”

初学

刚刚接触某一学科或学习

初学乍练

这本书对初学的人很合适

覃思

深思。《书序》:“於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采摭羣言,以立训传。” 宋 杨万里 《华镗秀才著<六经解>》诗:“当时浪説析骸骨,今日覃思彫肺肠。”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大绅先生》:“好为古文,覃思奥颐,游刃百家,积满而流,沛然无阻。”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绪言:“编中寓言,颇费覃思,不敢草草。”

有得

(1).有所得;有所领悟。《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太白而聚乎一舍,其下之国可以兵从天下。居实,有得也;居虚,无得也。”《南史·隐逸传上·陶潜》:“少来好书,偶爱闲靖,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宋 张载 《正蒙·有德》:“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如:学习有得;有得有失。

(2).表示程度深或持续时间长。《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 上海道 前脚走, 上海县 跟着又来。并不是欺他官小,对不住他,只好挡驾;见面之后,有得同你缠。”

晦显

谓隐伏与显达。 宋 欧阳修 《观文殿大学士晏公神道碑铭序》:“其世次晦显,徙迁不常。”

适莫

指用情的亲疏厚薄。《后汉书·李燮传》:“时 潁川 荀爽 、 贾彪 ,虽俱知名而不相能, 燮 并交二子,情无适莫,世称其平正。”《三国志·吴志·顾雍传》:“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适,音的。心之所主为适,心之所否为莫。” 元 元明善 《丞相淮安忠武王碑》:“仁视群品,无间亲疏,义使英材,无比适莫。”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刘蕺山集》:“观此可知当日 东林 诸君子蹇裳濡足之习,先生亦心非之,故言之凛然,絶无适莫。”

寥寥

(1).空虚貌。《吕氏春秋· * 》:“俗主亏情,故每动为亡败,耳不可赡,目不可厌,口不可满,身尽府种,筋骨沉滞,血脉壅塞,九窍寥寥,曲失其宜。” 高诱 注:“极三关之欲以病其身,故九窍皆寥寥然虚。”《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谢混《游览》>》:“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 李善 注:“《庄子》曰:‘寥已吾志。’ 郭象 曰:‘寥然空虚也。’” 宋 曾巩 《将之江淛遂书怀别》诗:“功名竟安在,富贵空寥寥。”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中:“自从辞君亲,久不为是役。落落无为乡,寥寥不齐邑。伊谁与为礼,见此孤立石。”

(2).寂寞;孤单。 唐 宋之问 《温泉庄卧疾寄杨七炯》诗:“移疾卧兹岭,寥寥倦幽独。” 明 梁辰鱼 《瓦盆儿·立秋夜悼亡》套曲:“听落叶,小窗敲,怎禁他云房独掩夜寥寥。空赢得泪痕浓,黯淡了鮫綃。” 清 唐孙华 《题张汉昭小像》诗:“寥寥 蒋生 径,赖有 羊 与 求 。闻君妙方术,久疾应手瘳。”

(3).形容数量少。 唐 权德舆 《舟行见月》诗:“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古今当其任者,盖寥寥可数。” 清 赵翼 《舟行》诗:“知有烟村缘水湾,寥寥一犬吠柴关。” 巴金 《利娜》:“无垠的荒野,稀落的城市,寥寥的人口,稀少的村庄。”

(4).广阔;空旷。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之三:“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魏书·术艺传·张渊》:“恢恢太虚,寥寥帝庭,五座并设,爰集神灵。”注:“恢恢、寥寥,皆广大清虚之貌。” 金 王若虚 《哀雁词》:“鸟之远害,宜莫如鸿,浩浩长风,寥寥远空,邈乎冥濛,去万里而无穷。” 清 周亮工 《与黄济叔论印章书》:“寥寥寰宇,罕有合作,三十年来,其 朱修能 乎?”

(5).雄劲;清越。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雄浑》:“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唐 姚合 《过无可上人院》诗:“寥寥听不尽,孤磬与疏钟。”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 力士 再拜贺曰:‘非常之事也,愿陛下为臣一奏之。’其声寥寥然,不可名言也。”

邹鲁

(1). 邹国 、 鲁国 的并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里为冠盖,门成 邹 鲁 。”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国成 陶 唐 ,家成 邹 鲁 。”

(2). 邹 , 孟子 故乡; 鲁 , 孔子 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 清 钱谦益 《河南河南府永宁县知县孙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 邹 鲁 之遗教,作 江 汉 之名儒。”

(3).借指 孔 孟 。

先觉

事先认识觉察的人;觉悟早于常人的人

先知先觉

何苦

(1) 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可用否定式),句末多带“呢”

你何苦为这点鸡毛蒜皮的事跟他吵 ?

你又何苦不去试一试呢?

(2) 完全不必要——通常后加“呢”

生孩子的气,何苦呢?

投阁

汉 扬雄 校书 天禄阁 时, 刘棻 曾向 雄 问古文奇字。后 棻 被 王莽 治罪,株连 扬雄 。当狱吏往捕时, 雄 恐不能自免,即从阁上跳下,几乎摔死。后有诏勿问,但京师纷纷传语:“惟寂寞,自投阁。”见《汉书·扬雄传赞》。按 扬雄 作《解嘲》,有“惟寂惟寞,守德之宅”语,故云。后用为文士不甘寂寞而遭祸殃之典。 唐 李白 《古风》之八:“投阁良可嘆,但为此辈嗤。” 宋 陈师道 《秋怀》诗:“识字即投阁,贵者须食肉。” 柳亚子 《再题圭塘倡和集》诗:“饮酖共笑 荀文若 ,投阁谁怜 扬子云 ?”

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愚儒

昧于事理的儒者。《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 李斯 曰:‘……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汉书·张汤传》:“上问 汤 , 汤 曰:‘此愚儒无知。’”

操行

操守

自为

(从哲学范畴解释,自为即)自觉,自由(掌握了事物运动规律,按规律办事)

谤嘲

诽谤讥嘲。 宋 王安石 《扬雄》诗之二:“谤嘲出异己,传载因疏略。”

异己

志趣、见解与己不同,以至敌对。亦指与己见不同或敌对的人

排除异已

传载

记载流传。 唐 韩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年几八十,坚悍不衰,事可传载,可谓成德。” 宋 叶适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会约和坚定,无他警急,所谓疆圉大事,不过专对宴贿之间,故君之可传载者止於如此。”

疏略

亦作“疎略”。亦作“踈略”。1.远大的谋略。《汉书·朱博传》:“官属咸服 博 之疏略,材过人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公常慕 范滂 有揽轡澄清天下之志,遂撰《澄清疏略》,皆切於时要。”

(2).粗疏简略。《汉书·司马迁传赞》:“至於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 宋 秦观 《司马迁》诗:“高才忽小疵,难用常情度。譬彼海运鹏,岂復顾繒缴。区区 班叔皮 ,未易议疎略。” 明 方孝孺 《深虑论四》:“ 汉 唐 之法驳杂而踈略,得贤主则治,不得其人即乱而亡。” 明 李东阳 《<篁墩文集>序》:“歷代以来忽於考据者,多失之疏略。”

(3).疏忽;忽略。 宋 王安石 《扬雄》诗之一:“ 长安 诸愚儒,操行自为薄。谤嘲出异己,传载因疏略。”《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那 曾晳 正当夫子问话时节,不曾留心到此,已经算得个疎略了。”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此议 自珍 筹之两年而成,恐尚有小疏略及小窒碍处。”

(4).指粗略;粗心大意。 宋 范仲淹 《答安抚王内翰书》:“某处事踈略,忤朝廷意,既去职任而尚怀国家之忧,如 卞生 献璧,不知其止,足虽可刖而璧犹自贵。”《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那 卢柟 原是疎略之人,两日 钮成 不去领这银券,连其事却也忘了。”

(5).粗糙简单。 宋 吕本中 《紫薇诗话》:“ 张子厚 先生尝游山寺,诗有‘冻僕堆堆依灶燎,山僧草草具盘飡, 井丹 已厌尝葱叶, 庾亮 何劳惜薤根’之句,盖寺僧具食极疏略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 彦 兵寡,且器甲疏略。”

孟轲

(约前372——前 289)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曾游历齐、宋、滕、魏等国。孟子则宣扬“仁义”,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七篇261章,即《孟子》。主张“省刑罚,薄赋敛”,使民有“恒产”,能安居乐业,并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劝告统治者要“与民同乐”,反对虐政害民。《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散文著作

伊尹

商汤 大臣,名 伊 ,一名 挚 ,尹是官名。相传生于 伊水 ,故名。是 汤 妻陪嫁的奴隶,后助 汤 伐 夏桀 ,被尊为阿衡。 汤 去世后历佐 卜丙 (即 外丙 )、 仲壬 二王。后 太甲 即位,因荒淫失度,被 伊尹 放逐到 桐宫 ,三年后迎之复位。《尚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 伊尹 祠于先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伊尹 放 大甲 而相之,卒无怨色。” 杜预 注:“ 大甲 , 汤 孙也,荒淫失度。 伊尹 放之 桐宫 三年,改悔而復之,而无恨心。”《吕氏春秋·本味》:“ 有侁氏 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 伊水 之上……故命之曰 伊尹 。’” 高诱 注:“以其生於 伊水 ,故名之 伊尹 ,非有讹也。”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 夏 之时,五子以其歌鸣, 伊尹 鸣 殷 , 周公 鸣 周 。”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二节:“欲求国之自尊,必先自国民人人自尊始。 伊尹 曰:‘余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余觉之而谁也。’”一说, 伊尹 借故放逐 太甲 ,自立七年,后 太甲 还,被杀。参阅《竹书纪年》卷上、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

干说

进说。 汉 刘向 《列女传·齐锺离春》:“ 无盐 之女,干説 齐宣 ,分别四殆,称国乱烦。”《后汉书·皇甫嵩传》:“故 信都 令 汉阳 阎忠 干説 嵩 曰: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不旋踵者,几也。” 宋 叶适 《陈秀伯墓志铭》:“夫亲遇明主,干説悟意,九筵之室可陛而登,屡省之歌可颺而賡也,尚邂逅不偶;况一夫之取捨,何足动心乎?”

叩马

(1).勒住马。叩,通“ 扣 ”。《史记·伯夷列传》:“ 伯夷 、 叔齐 叩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郁达夫 《别掌书某君》诗:“道我新诗锦不如,临歧叩马请回车。”

(2).表示忠言直谏的举动。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举旄何暇,犹申叩马之忠,曳踵谁观,莫救跕鳶之沴。” 明 姚茂良 《精忠记·叩马》:“书生冒虎威,敢直言叩马,乞赐听啟。”

兵锋

兵器的尖端或锐利部分。亦指兵力,兵势。《汉书·严助传》:“此一举,不挫一兵之锋,不用一卒之死,而 闽王 伏辜, 南越 被泽,威震暴王,义存危国,此则陛下深计远虑之所出也。”《旧唐书·窦建德传》:“既与 突厥 相连,兵锋益盛。” 宋 陈亮 《酌古论一·曹公》:“於是降 张绣 ,擒 吕布 ,毙 袁氏 ,破 乌桓 ,兵锋所加,敌人授首。”

食牛

《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鵠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贤者之生亦然。”后以“食牛”赞美青少年志壮心雄,气概豪迈。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明 李东阳 《题杜日川修撰日会中书兄弟趋朝图》诗:“食牛惊坐客,渡蚁识胡僧。” 清 黄遵宪 《和周朗山琨见赠之作》:“当时乳虎气食牛,众作蝉噪嗤噍啁。”参见“ 吞牛 ”。

要禄

求取利禄。 晋 陆云 《逸民赋》:“彼贪夫之死权兮,固遗生以要禄。”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卓荦

(1) 卓越,突出

卓荦诸夏,兼其所有。——班固《两都赋》

博闻强记,奇异卓荦。——《三国志·陈矫传》

(2) 也作“卓跞”

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孔融《荐弥衡表》

史官

被任命撰写一个国家、集团或机构的历史或系统地记载它们的人;也指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员

多闻

见多识广

博学多闻不是一件坏事

自古

(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穿凿

(1) 凿通;凿穿

(2) 非常牵强地解释,硬说成具有某种意思

孔子称述而不作,今不依章句,妄生穿凿,轻侮道术。——《后汉书·徐防传》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