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颂古一○一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子淳 |
释义 | 颂古一○一首原文前后三三不失宗,迥迢午圣数难穷。金刚脑后全轩露,叠叠青山锁翠空。 诗词问答问:颂古一○一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子淳 释子淳颂古一○一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前后(1) 早于或迟于某一特定时间的一段时期 冬之望日前后。——清· 林觉民《与妻书》 春节前后 (2) 大约在特定的时间 在1969年前后 (3) 指时间上从开始到结束 全场演出前后用了两小时 (4) 总共 她前后来过四次 (5) 某一地点的前面和后面 宅院前后都已绿化 (6) 正面和背面 前后受敌 三三(1).谓三乘以三。《宋书·律历志上》:“黄钟之律长九寸,物以三生,三三九,三九二十七,故幅长二尺七寸,古之制也。” (2).童谣名。 宋 苏轼 《会双竹席上奉答开祖长官》诗:“算来九九无多日,唱着三三忆旧游。” 王文诰 辑注引 冯应榴 曰:“《唐书》童謡:打麦三三三。” 明 袁宏道 《法华庵同诸开士限韵》:“农人占九九,童子契三三。” (3).指三三径。 清 曹寅 《寄题东园》诗之六:“桃坞下多蹊,三三别一径。”参见“ 三三径 ”。 (4).三同、三让、三虞的合称。《逸周书·酆谋》:“初用三同:一戚取同,二任用能,三矢无声。三让:一近市,二贱粥,三施资。三虞:一边不侵内,二道不殴牧,三郊不留人。王曰:‘呜呼!允从三三无咈,厥徵可因。’” 孔晁 注:“言三让、三同、三虞无违,言善徵可用以立功也。” 不失(1).不偏离;不失误。《易·随》:“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孔颖达 疏:“以所随之处不失正道,故出门即有功也。”《论衡·量知》:“御史之遇文书,不失分銖。” 刘盼遂 集解:“不失分銖,不出一点差错。” (2).不遗漏;不丧失。《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魏源 本义:“恢恢疎阔而自无漏网之人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酌奇而不失其真,翫华而不坠其实。” (3).还算得上;不愧。 明 胡应麟 《诗薮·外编·元》:“故蹈 元 之辙,不失为小乘;入 宋 之门,多流於外道也。” 茅盾 《子夜》十七:“ 吴荪甫 干笑着说:‘能进能退,不失为英雄。’” 金刚(1) 钻石的略称 (2) 美国三十年代拍摄一部怪兽电影,其主角是巨大的猩猩,叫金刚 (3) 比喻身材巨大、孔武有力的人 (4) 〈方〉∶某些昆虫(如苍蝇)的蛹 (5) 佛教指佛的侍从力士,手执金刚杵(古印度兵器) 脑后(1).头的后部。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狄梁公》:“﹝有富儿鼻端生疣,公﹞即于脑后下针寸许,仍询病者曰:‘针气已达病处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皂绦拦腰繫,罗巾脑后担。” 明 王三聘 《古今事物考》卷六:“今庶人所戴头巾, 唐 亦谓之四脚,二繫脑后,二繫頷下。” (2).泛指后面。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他快步出门,跨上马,将站班的家将们扔在脑后,不一会便跑出村庄了。” (3).谓记忆之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把山海似深恩掉在脑后,转关儿便是舌头,许了的话儿都不应口!”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老人努力地想把 日本 人放在脑后,而就眼前的事,说几句话。” 郭小川 《县委书记的浪漫主义》诗:“一个党的工作者,血当然可以流;人民的利益却不能放在脑后。” 轩露显露。 元 柳贯 《商学士画云壑招提歌》:“ 商侯 胸有羣玉府,借酒时时一轩露。” 明 宋濂 《阅江楼记》:“千载之祕,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歟?” 叠叠层层重叠的样子 青山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翠空碧空,晴空。 唐太宗 《出猎》诗:“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 唐 宋若华 《嘲陆畅》诗:“十二层楼倚翠空,凤鸞相对立梧桐。” 唐 皇甫冉 《华清宫》诗:“ 驪 岫接 新丰 ,岧嶢驾翠空。”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