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夜阑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白玉蟾 |
释义 | 夜阑原文试问今宵月,今夕何爽约。遂令山中人,倚户守寂寞。 上界足官府,天门有关钥。 云锁乌鹊桥,风把凤凰阁。 蟾吞不夜天,兔捣生长药。 否则广寒君,尚或事梳掠。 如何二鼓去,桂影更不作。 幽人惟太息,远趣在碧落。 伊本不窈窕,我非业谐谑。 如此良夜何,不饮何时乐。 悠然举大白,清啸散万壑。 那有扬州鹤,那有扬州鹤。 诗词问答问:夜阑的作者是谁?答:白玉蟾 白玉蟾夜阑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试问(1).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 :‘君何如许?’”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 左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诗:“白苹秋色里,试问採莲津。” (2).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 宋 苏轼 《又和刘景文韵》:“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轻薄之子厠於其间乎?” 许地山 《危巢坠简》:“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问。《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未几辞去, 嶠 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嶠 叹曰:‘子且名家!’”《宋史·选举志三》:“诸正名学生有试问《景祐新书》者,诸判局闕而合差,诸秤漏官五年而转资者,无不属於祕书。”《元史·选举志一》:“以《通鑑节要》用 蒙古 语言译写教之,俟生员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 宵月(1).夜晚的月亮。 南朝 宋 鲍照 《和王义兴七夕》:“宵月向掩扉,夜露方当白。” 南朝 陈 顾野王 《拂崖篠赋》:“入扇壁之宵月,映 沅 澧 之惊湍。” (2).指夜晚。 北魏 高允 《鹿苑赋》:“奉请戒以毕日,兼六时而宵月。” 今夕今晚;当晚。 晋 左思 《蜀都赋》:“乐饮今夕,一醉累月。” 唐 韩愈 《玩月喜张十八员外以王六秘书至》诗:“况当今夕圆,又以嘉客随。” 郭沫若 《落叶》:“风雨潇潇着的今夕。” 爽约没有履行约会;失约 郭伋还州,尚不欺于童子; 文侯校猎,宁爽约于虞人?—— 李商隐《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 一诺千金,岂容爽约? 中人(1) 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2) 一般人;中等人 中人之家 (3) 宦官 中人监织造者。——《明史》 (4) 普通人 才能不及中人。——汉· 贾谊《过秦论》 寂寞(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上界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迷信);天界 官府(1) 旧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他这件官司并无难断之处,从前的官府,都因碍着脸面,所以如此。——《红楼梦》 (2) 旧称封建官吏 俄而大轿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过去。——《红楼梦》 天门(1) 神话传说中天宫的门 (2) 帝王宫殿大门 (3) 指人额头的中间 (4) 人的心(道士用语) 有关有关系;关涉,涉及 同这个问题有关的事实 乌鹊桥即鹊桥。神话传说,旧历七月初七之夜,乌鹊填天河成桥,以渡 牛郎 、 织女 相会。 唐 李郢 《七夕》诗:“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后以喻指男女相会或相会处。 唐 刘商 《送女子》诗:“青娥宛宛聚为裳,乌鹊桥成别恨长。” 唐 宋之问 《明河篇》:“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之九:“乌鹊桥边河络角,鸳鸯楼外月西南。门前嘶马弄金衔。”参见“ 鹊桥 ”。 凤凰阁(1).华美的楼阁。 宋 周邦彦 《醉落魄》词:“香满衣襟,月在凤凰阁。” (2).词牌名。双调,六十八或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宋 柳永 、 叶清臣 等有此作。参阅《词谱》卷十五。 (3).曲牌名。商调引子。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第四一出和 高明 《琵琶记》第二五出等有此曲。 夜天(1).黑夜,夜晚。 北魏 《元朗墓志》:“寂寥泉户,如何夜天,霜悲墓道,风急松阡。” (2).夜晚的天空。 应修人 《殒星》:“这样清丽的夜天,云淡得要飞。” (3).方言。昨天。 马可 《夫妻识字》:“夜天咱认下的那个字,你忘了没?” 生长(1) 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生物体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由小到大的过程 小鸡生长很快 (2) 出生和成长;产生和增长 生长在山区的孩子 小明生长在北京 否则如果不是这样,就…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清· 方苞《狱中杂记》 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广寒(1).即 广寒宫 。 唐 陆龟蒙 《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袭美》诗:“三清今日聚灵官,玉刺齐抽謁 广寒 。” 宋 杨万里 《木犀初发呈张功父》诗:“尘世何曾识桂林,花仙夜入 广寒 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万丈 广寒 难得到, 嫦娥 今夜落谁家?” (2).道家所谓北方仙宫。又为山名,亦称“ 广霞 ”。《黄庭内景经·口为》:“审能修之登 广寒 。” 梁丘子 注:“ 广寒 ,北方仙宫之名。又云,山名,亦曰 广霞 。《洞真经》云:冬至之日,月伏於 广寒 之宫,其时育养月魄於 广寒 之池,天人採青华之林条,以拂日月光也。” 梳掠梳理;梳妆。 唐 白居易 《嗟发落》诗:“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 宋 范成大 《秦楼月》词:“窗纱薄,日穿红幔催梳掠。” 叶圣陶 《未厌集·小病》:“譬如说,假定她此刻在这里……发将怎样梳掠,口脂将怎样点抹。” 如何(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二鼓二更天。 宋 王明清 《恽麈后录》卷一:“夜漏已二鼓五筹,众前奏丐罢,始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漏下二鼓,我遥闻北窗外吃吃有笑声。” 桂影指月影,月光。 唐 李咸用 《山中夜坐寄故里友生》诗:“虫声促促催乡梦,桂影高高挂旅情。” 明 刘基 《祝英台近》词:“翠烟收,珠露下,星汉共瀟洒。桂影徘徊,白雪粲簷瓦。” 不作(1).不兴起;不兴盛。《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 (2).不耕作;不写作。《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幽人(1).幽隐之人;隐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颖达 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后汉书·逸民传序》:“ 光武 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2).指幽居之士。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太息(1) 即“叹气”。 (2) 生理现象。以呼气为主的深呼吸。正常人的呼吸中,一呼一吸称为一息,一息脉动四次,三息之后有一次深呼吸,脉五动,脉诊上称为“闰以太息”。病理情况下,若患者频频吸气,称为善太息,它是一个症状,可由肝胆郁结,肺气不宜引起 (3) 表示某种感情 陈涉太息回。——《史记·陈涉世家》 感动太息。——清· 张廷玉《明史》 远趣高远的志趣。《晋书·嵇康传》:“ 康 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 南朝 梁 沉约 《资给何点诏》:“远趣高情,前王所贵。” 明 李东阳 《<镜川先生诗集>序》:“今观其宏才远趣,拔时代而超人群也。” 碧落天空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 白居易《长恨歌》 窈窕(1) 文静而美好的 窈窕淑女。——《诗·周南·关雎》 窈窕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艳城郭。 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2) 幽深的 窈窕以寻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非业(1).谓不急之务。《汉书·元帝纪》:“劳於非业之作,卫於不居之宫,恐非所以佐阴阳之道也。” 颜师古 注:“不急之事,故云非业也。” (2).佛教语。谓非命之业。特指非命而死,包括横死(非由前世之业因,实由现世的灾难而死)和夭死(人寿皆有定命,不得其定命而早死)。 谐谑诙谐逗趣 如此(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良夜(1).美好的夜晚。旧题 汉 苏武 《诗》之四:“芳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唐 李益 《写情》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宋 苏轼 《后赤壁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清 纳兰性德 《天仙子》词:“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难睡,西南月落城乌起。” (2).深夜;长夜。《后汉书·祭遵传》:“帝东归过 汧 ,幸 遵 营,劳饗士卒,作黄门武乐,良夜乃罢。” 李贤 注:“良犹深也。” 唐 杜甫 《腊日》诗:“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宋 王安石 《少狂喜文章》诗:“良夜未遽央,青灯数寒更。” 何时(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悠然(1) 安闲、闲适的样子 悠然自得 (2) 深远的样子 (3) 形容韵味未尽 余韵悠然 (4) 久远的样子;辽阔的样子 年代悠然 大白(1) 彻底显露、完全清楚 真相大白 (2) 用来粉刷墙壁的白色垩土 清啸清越悠长的啸鸣或鸣叫。《晋书·刘琨传》:“ 琨 乃乘月登楼清啸。” 唐 李山甫 《兵后寻边》诗之二:“日暮却登寒垒望,饱鴟清啸伏尸堆。” 宋 陆游 《午睡起消摇园中因登山麓薄暮乃归》诗:“踟躇遂忘归,清啸送日落。” 清 钱谦益 《许夫人啸雪庵》诗序:“ 苏门山 头,岭闻清啸。” 扬州鹤《渊鉴类函·鸟·鹤三》引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以“扬州鹤”形容如意之事。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廓之雪》词:“待羔儿酒罢又烹茶, 扬州 鹤。”《剪灯新话·华亭逢故人记》:“苟慕富贵,危机岂能避?世间寧有 扬州 鹤耶?”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