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示添丁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卢仝 |
释义 | 示添丁原文春风苦不仁,呼逐马蹄行人家。惭愧瘴气却怜我,入我憔悴骨中为生涯。 数日不食强强行,何忍索我抱看满树花。 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 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宿舂连晓不成米,日高始进一碗茶。 气力龙钟头欲白,凭仗添丁莫恼爷。 诗词问答问:示添丁的作者是谁?答:卢仝 卢仝示添丁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387-4 参考注释春风(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不仁(1) 不讲仁德 不仁不义 (2) 活动不灵,感觉丧失 肢体不仁 老的不行了,脑子都不仁了 马蹄马的蹄子 行人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惭愧(1) 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2) 幸运,侥幸 那王俊得知这个消息,叫声惭愧,幸而预先走脱了。——《荡寇志》 瘴气指南部、西南部地区山林间湿热蒸发能致病之气。《后汉书·南蛮传》:“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者十必四五。” 南朝 宋 鲍照 《苦热行》:“瘴气昼熏体,菵露夜霑衣。” 公刘 《太阳的家乡》:“邻家有个孩子病了,显然是因为衣衫单薄,营养不良等外因诱发的疟疾,人们却议论纷纷,说他一定是遇到瘴气了。” 憔悴(1) 黄瘦;瘦损 憔悴孤虚。——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形容憔悴 憔悴了许多 (2) 枯萎;凋零 花有点憔悴 (3) 困顿 漂沦憔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生民憔悴 (4) 烦恼 何苦将钱去买憔悴,白折了五百两银子,又送了五条性命。——《二刻拍案惊奇》 生涯(1) 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从石磊沟回来以后, 黄老妈妈就重又过起了讨饭生涯。——《党员登记表》 (2) 指赖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财物 生涯罄尽 不食(1).不吃。《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怒,不食。” (2).指不食之地。 唐 柳宗元 《连州司马凌君权厝志》:“是州之南,有大冈不食,吾甚乐焉,子其以是葬吾。”详“ 不食之地 ”。 强行1.亦作"强行"。 2.强制进行。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体正礼仪规矩。体,通“ 礼 ”。《世说新语·德行》“ 郗公 值 永嘉 丧乱”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郗鉴别传》:“少有体正,躭思经籍,以儒雅著名。” 困惫(1).困乏疲倦。 宋 司马光 《与王乐道书》:“盖本非大病,但药物过分剂,衣食不适,宜致困惫如此耳。” 沙汀 《困兽记》二八:“他无论如何不能有所决定,他感到困惫了。” (2).指困顿窘迫。 邹鲁 《中国同盟会》:“一物之微,莫不有税,商贾困惫,物价腾贵。” 泥人用粘土捏成的人的形象 彩塑泥人 啼哭放声地哭 呀呀(1).张口貌。 唐 独孤及 《和李尚书画射虎图歌》:“飢虎呀呀立当路,万夫震恐百兽怒。” 宋 欧阳修 《巩县初见黄河》诗:“呀呀怒口缺若门,日啖薪石万万计。” (2).高耸貌;陡峭貌。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诗:“东方青色龙,牙角何呀呀。” 宋 杨万里 《阻风泊锺家村》诗:“峭壁呀呀虎擘口,恶滩汹汹雷出吼。” 象声词。形容笑声、哭声、鸟鸣声、小儿学语声等。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 王母 闻以笑,卫官助呀呀。” 元 刘秉忠 《蟾宫曲》:“金风颯颯,寒雁呀呀,促织叨叨。”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孩子一岁了,呀呀学着话。” 墨汁用墨加水磨成的汁;也指工业生产的黑色液体,可用来写字、画画 涂抹(1) 用软的粘性物质(如灰泥、沥青、泥浆)覆盖(如在灰板条、墙壁、建筑物上) 用灰泥涂抹这条缝隙 (2) 指随意地写或画 信笔涂抹 诗书(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老鸦〈方〉∶乌鸦 不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却生亦作“却生”。1.死而复苏。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古元之》:“ 弼 怜之特甚,三日殮毕,追思,欲与再别,因命斵棺,开已却生矣。” (2).后退贪生。《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王安得亡国之言。天子扫境内以属王,有前死一尺,无却生一寸。” 痴笑憨笑 咧嘴痴笑 痴笑不答 令人使人 令人发指 令人兴奋 宿舂《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本指隔夜舂米备粮。后以“宿舂”指少量的粮食。《周书·韦孝宽传》:“常以边外之军,引其腹心之众。我无宿舂之费,彼有奔命之劳。” 宋 苏轼 《杭州上执政书》之二:“然三 吴 风俗,自古浮薄,而 钱塘 为甚,虽室宇华好,被服粲然,而家无宿舂之储者,盖十室而九。” 清 王晫 《今世说·雅量》:“ 朱子殷 瓶无宿舂,歌呼笑傲,不改其乐。” 连晓通宵;整夜。 唐 姚合 《和李十二舍人裴四二舍人两阁老酬白少傅见寄》:“萧条雨夜吟连晓,撩乱花时看尽春。”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诗之十六:“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不成——作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或揣度的语气,常与“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老五不在这儿,莫非又下厂去了不成 气力(1) 体力;力气 没有说话的气力 (2) 精力 费尽气力去解释 (3) 实力;力量 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 气力微薄 (4) 权势;势力 仗气力 (5) 才气;才力 气力充沛 钟头钟点,小时 到现在我们干了几个钟头了 凭仗倚仗;凭靠 凭仗着惊人的毅力登上主峰 添丁生儿子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