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鹿鸣小集奉饯赴省诸公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曹彦约 |
释义 | 鹿鸣小集奉饯赴省诸公原文便从场屋了经纶,看取朝家诏选抡。天赋忠良须努力,人生温饱岂荣身。 鼎来时事方忧国,到底儒冠不误人。 青紫拾来馀事耳,直应尊主庇斯民。 诗词问答问:鹿鸣小集奉饯赴省诸公的作者是谁?答:曹彦约 曹彦约鹿鸣小集奉饯赴省诸公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场屋谷场上的小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有人见黑狐醉卧场屋中。” 王厚礼 王可祥 《一个做了三年生产规划的合作社》:“除了搞好田间生产以外,又抽出两千多劳动日参加了其他基本建设,例如填大场、盖场屋、筑坝、开渠、作豆腐、推粉等。” (1).戏场。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夜半月高絃索鸣, 贺老 琵琶定场屋。”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场屋》:“场屋者,於广场之中而为屋,不必皆开科试士之地也……故戏场亦谓之场屋。” (2).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科场。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空拳入场屋,拭目看京师。”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诗:“名高场屋已得雋,世有龙门今復登。”《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六年》:“ 景庄 老於场屋,每被黜,母輒挞 景让 。” 胡三省 注:“ 唐 人谓贡院为场屋,至今犹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颜氏》:“闺中人,身不到场屋,便以功名富贵似汝厨下汲水炊白粥。” (3).引申指科举考试。 宋 王禹偁 《赠别鲍秀才序》:“或门 * 坠者,继其絶以第之;或场屋衰晚者,哀其穷以与之。” 阿英 《艺术家的故事·重塑杜甫像》:“经过一年多,突然有一个久困场屋、靠‘捻小像’为生的儒生来应募。” 经纶(1) 整理过的蚕丝 (2) 比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大展经纶 满腹经纶 (3) 借指抱负与才干 看取(1).看。取,作助词,无义。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看取莲花浄,应知不染心。”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方务德侍郎寿》词:“看取连宵雪,借与万家春。” 清 纳兰性德 《剪湘云·送友》词:“密约重逢知甚日,看取青衫和泪。” (2).犹且看。 宋 晏殊 《喜迁莺》词:“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宋 欧阳修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词:“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3).看待;对待。 鲁迅 《坟·论睁了眼看》:“世界日日改变,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的时候到了。” 沙汀 《困兽记》一:“尽管大后方的某些人士,他们看取战争,只把它当成一种物价升降的寒暑表样……可是认真而严肃的关怀它的却也不少。” (4).照顾;关照。《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凡百事要老爹老娘看取,后日另有重报。” 朝家(1).国家;朝廷。《后汉书·应劭传》:“ 鲜卑 隔在漠北……苟欲中国珍货,非为畏威怀德。计获事足,旋踵为害。是以朝家外而不内,盖为此也。” 李贤 注:“朝家犹国家也。” 宋 陆游 《估客有自蔡州来者感怅弥日》诗:“和亲自古非长策,谁与朝家共此忧。”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序》:“余生长京邸,孩时即闻朝家事。”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再赠梁汾》词:“袞袞门前题凤客,竟居然润色朝家典,凭触忌,舌难剪。” (2).指皇帝。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次至 玉津 御园射弓,朝家选能射武臣伴射,就园赐宴。” 选抡亦作“ 选论 ”。选拔;选择。 宋 苏辙 《代李谏议谢免罪表》:“衰门无振起之望,英齿絶荣华之心。自蒙选抡,遂歷禁近。” 宋 刘安世 《论堂除之弊》:“人主择辅臣,辅臣择庶长,庶长择僚佐,以次选论,不容虚受。” 元 黄镇成 《投赠郑守光远三十韵》:“仗引陪供奉,官联属选抡。” 天赋(1) 天资;资质 数学方面的才能…主要来自天赋 (2) 生来具有的;禀受于天的 天赋的艺术才能 有着天赋的优美嗓子 为了适应学术上的需要,一定的天赋智能是必要的 忠良(1) 忠厚善良;诚实 (2) 忠诚贤良的人 杨家将一门忠良 努力尽量将力量使出来 努力钻研业务 人生(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温饱吃得饱,穿得暖 解决了温饱问题 荣身使其身荣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凡説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进有契於成务,退无阻於荣身。” 唐 徐九皋 《咏史》:“亡国 秦 韩 代,荣身 刘 项 年。” 明 张居正 《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岁贡生员﹞如年已衰,不必发监,遥授一职,回籍荣身。” 鼎来方来;正来。《汉书·匡衡传》:“诸儒为之语曰:‘无説《诗》, 匡 鼎来; 匡 説《诗》,解人颐。’”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鼎犹言当也,若言 匡 且来也。’ 应劭 曰:‘鼎,方也。’” 宋 王安石 《与张护戎启》:“鼎来敝邑,甫次近郊,传闻使旌,适在州部,将亲盛德,尤激欢悰。”《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允文 ( 虞允文 )再具捷奏,且言:‘敌军鼎来,臣不当便引去。’” 时事当代的事情,特指近期的国内大事 时事综述 忧国为国事而忧劳。《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 清 钱谦益 《董应举授中大夫制》:“为国以得人为急,人臣以忧国为先。” 到底(1) 用于疑问句,表示进一步追究;究竟 你到底去不去?! (2) 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 经过一番曲折,事情到底成功了 (3) 强调原因或特点;毕竟 到底是南方,四月就插秧了 到底是小孩,这些道理他还不大懂 你到底为什么不走进那间屋子 (4) 一直到完毕、结束或完成 贯彻到底 (5) 表示感叹的语气 到底还是女人心细 儒冠(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误人贻害于人。《佛本行集经》卷四三:“自行邪道復误人, * 愚痴何所别。” 毛 * 《改造我们的学习》二:“谬种流传,误人不浅。” 青紫(1) 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比喻高官显爵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杜甫《夏夜叹》 (2) 见“发绀” 斯民指老百姓。《孟子·万章上》:“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斯民之良也。”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寇旱之餘,曾未朞岁,既安且富,至於如此, 巩 与斯民与蒙其幸!” 鲁迅 《悼杨铨》诗:“何期泪洒 江 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