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沙门泓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宋之问 |
释义 | 原文三乘归净域,万骑饯通庄。就日离亭近,弥天别路长。 荆南旋杖钵,渭北限津梁。 何日纡真果,还来入帝乡。 诗词问答问:《送沙门泓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的作者是谁?答:宋之问 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58_15 参考注释三乘三乘车。每乘四马。 殷 商 时为下大夫的仪制。《礼记·少仪》:“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郑玄 注:“此盖 殷 制也。” (1).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俢六度。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歷长远,乃可登佛境矣。”《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潘飞声 《甘露寺》诗:“荒苔佛座参三乘,老树僧房坐六朝。” (2).道教语。谓以 元始天尊 所传为大乘上法,属洞真部;以 灵宝天尊 所传为中乘中法,属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传为小乘初法,属洞神部。《云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详观四辅。” 通庄(1).通道,往来的大路。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通庄 九折 ,安步 三危 。” 唐 骆宾王 《秋夜送阎五还润州》诗:“通庄抵旧里,沟水泣新知。” (2).指所有下赌注的人。《老残游记》第十九回:“ 陶三 上去,第一条拿了个一点,赔了个通庄。” 就日比喻对天子的崇仰或思慕。语出《史记·五帝本纪》:“ 帝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司马贞 索隐:“如日之照临,人咸依就之,若葵藿倾心以向日也。”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固仰 长安 而就日,赴帝乡以望云。” 唐 李德裕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诗》:“三臣皆就日,万国望如云。” 离亭就是驿亭。古时人们常在这个地方举行告别宴会 弥天满天;漫天 弥天大祸 别路(1).离别的道路。 南朝 陈 徐陵 《秋日别庾正员》诗:“青雀离帆远,朱鳶别路遥。” 唐太宗 《饯中书侍郎来济》诗:“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 清 孙枝蔚 《送王金铉归里》诗:“隔桥车影去,别路马蹄闻。” (2).岔道。《北史·李景传》:“寻从 史万岁 击 突厥 於 大斤山 ,别路邀贼,大破之。” 荆南(1). 荆州 一带。亦泛指南方。《文选·陆机<辩亡论上>》:“ 吴 武烈皇帝 慷慨下国,电发 荆南 。” 张铣 注:“ 坚 起兵於 荆州 ,故云 荆南 也。”《宋书·王弘传》:“敷政 江 汉 ,化被 荆南 。” 唐 为方镇名,辖今 湖北 、 湖南 、 四川 间部分地区。 (2). 五代 时十国之一。公元907年 高季兴 任 后梁荆南 节度使,924年受 后唐 封为 南平王 ,世称 荆南 或 南平 。963年为 北宋 所灭。 杖钵锡杖与食钵。均为僧人云游必备之具,因以代指僧人行踪。 唐 李峤 《送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诗:“ 荆 南旋杖鉢, 渭 北限津梁。何日紆真果,还来入帝乡。” 津梁渡口和桥梁,比喻能起引导、过渡作用的事物或方法 亦不汝等将来之津梁也。——《魏书·卦轨传》 何日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真果(1).指佛教或道教的真谛。 唐 李端 《旅次岐山得山友书却寄凤翔张尹》诗:“偶为名利引,久废论真果。”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建勋》:“时 宋齐丘 有道气,在 洪州 西山 , 建勋 造謁致敬,欲授真果。” (2).方言。真个。 沙汀 《困兽记》二一:“仿佛真果怕伤脑筋,接着他把脸转向 吕康 去。”参见“ 真箇 ”。 (3).植物学名词。果实的一类。由雌蕊子房发育而成,如桃、杏、大豆等。 还来归来,回来。《楚辞·天问》:“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唐 杜甫 《课小竖锄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诗之三:“日斜鱼更食,客散鸟还来。” 映泉 《白云深处》:“让他去,反正人家会还来的。” 帝乡传说中天帝住的地方 帝乡不可期。——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