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余柑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刘子翚 |
释义 | 余柑原文炎言橄榄佳,余柑岂苗裔。风姿虽小殊,气韵乃酷似。 骍颜涩吻余,仿佛清甘至。 侯门收寸长,粉骨成珍剂。 犹闻杂蜜草,少转森严味。 奇才用不专,虽用何殊弃。 端如效苦言,逆耳多嫌忌。 弃果事何伤,违言德之累。 悦口易逢知,感兹发长喟。 诗词问答问:余柑的作者是谁?答:刘子翚 参考注释橄榄一种橄榄属常绿乔木,果实可生食,也可制蜜饯,原产中国 华大妈也黑着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叶来,加上一个橄榄, 老栓便去冲了水。—— 鲁迅《药》 苗裔后代子孙 你虽然才艺出色,偏觉雅致,不似青楼习气,必是一个名公苗裔,今日休要瞒我,可从实说与我知道,果是何人?——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其苗裔耳。——〔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风姿风度仪态。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士有风姿丰伟,雅望有餘,而怀空抱虚,干植不足,以貌取之,必不得贤。” 唐 温庭筠 《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诗:“ 苏小 风姿迷 下蔡 , 马卿 才调似 临邛 。”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四章:“ 江姐 的仪容本来是端庄的,经过化装,更显出一种典雅的风姿。” 气韵文学或艺术上独特的风格;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以气韵胜。——蔡元培《图画》 酷似极其相似 一个酷似其父的儿子 骍颜因酒醉、羞愧而脸红。 宋 陆游 《雪后苦寒行饶抚道中有感》诗:“重裘犹粟肤,连酌无騂颜。” 清 唐孙华 《英孙》诗:“渠倘生儿似客儿,我反騂颜愧生 瑍 。” 仿佛好像;似乎 犹仿佛其若梦从者。——《汉书·扬雄传》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仿佛陈涉之称 项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读着这些有趣的故事,我仿佛也被引进了童话世界 甘至谓果实熟透。《文选·左思<蜀都赋>》:“蒲陶乱溃,若榴竞裂,甘至自零,芬芳酷烈。” 刘逵 注:“甘至,言熟也。” 侯门(1).诸侯之门。 唐 刘禹锡 《学阮公体》诗之三:“侯门有仁仪,灵臺多苦辛。” (2).指显贵人家。 元 无名氏 《连环记》第二折:“俺只道侯门一入如天远,谁承望 汉 刘晨 误入桃源,枉着你佳人受尽相思怨。”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侯门都作沉沉梦,翻笑衰翁局外痴。”参见“ 侯门如海 ”。 寸长微小的长处。 南朝 梁 沉约 《与范述曾论齐竟陵王赋书》:“仰酬睿旨,微表寸长。” 宋 苏轼 《湖州谢上表》:“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 清 杨芳灿 《沙碱田》诗:“我来更吏考,治赋无寸长。”参见“ 寸长尺短 ”。 粉骨粉身碎骨,不惜生命。《南齐书·王僧虔传》:“一门二世,粉骨卫主,殊勋异绩,已不能甄,常阶旧途,復见侵抑。”《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臣寧堪粉骨,报命讎门。乞 江 西一境,受臣控督。” 宋 苏辙 《为兄轼下狱上书》:“臣愿与 軾 洗心改过,粉骨报效。” 蜜草(1).草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篇》:“蜜草, 北天竺国 出蜜草,蔓生,大叶,秋冬不死,因重霜露,遂成蜜,如塞上蓬盐。” (2).甘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甘草》。 森严(1) 整齐而严肃 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朱自清《威尼斯》 (2) 严密的 戒备森严 奇才杰出的才能 何殊犹何异。 毛 * 《向 * 的十点要求》:“以此制宪,何殊官样文章。” 端如犹端然。庄重貌。 宋 范成大 《大所后堂南窗负暄》诗:“端如拥褐茅檐下,祗欠乌乌击缶歌。” 苦言(1).诤言,逆耳之言。《史记·商君列传》:“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晋书·刘颂传》:“垂听逆耳,甘纳苦言者,济世之君也。”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苦言如药石,瞑眩终见思。” 鲁迅 《三闲集·“皇汉医学”》:“ 冈氏 距 明治 维新后不久,还有改革的英气,所以他的日记里常有好意的苦言。” (2).凄切的言词。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心动於和声,情感於苦言。”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诗:“悲情临川结,苦言随风吟。” 南朝 宋 王徽 《杂诗》:“弄弦不成曲,哀歌送苦言。” 逆耳听起来使人不悦和不能接受 我们要学会听逆耳之言 多嫌深为嫌恶;嫌其多余。 五代 齐己 《闲居》诗:“每许题成晚,多嫌雪阻期。”《红楼梦》第三五回:“我知道你的心里多嫌我们娘儿们,你是变着法儿叫我们离了你就心净了。” 华纯 等《大家好》第一场:“我就是光会吃饭,晓不得做营生,你多嫌我嘞!” 何伤何妨,何害。意谓没有妨害。《论语·先进》:“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楚辞·九章》:“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汉 张衡 《思玄赋》:“感鸞鷖之特栖兮,悲淑人之希合。彼无合而何伤兮,患众伪之冒真。”《水浒传》第二回:“ 端王 道:‘这是“齐云社”,名为“天下圆”,但踢何伤。’” 言德用语言来阐扬德教。《国语·周语下》:“以言德於民,民歆而德之,则归心焉。” 韦昭 注:“言德,以言发德教也。” 悦口适口,可口。语本《孟子·告子上》:“理义之悦我心,犹芻豢之悦我口。” 明 王琼 《双溪杂记》:“虽曰信手杂録,而举一事寓一理,使读者忘倦,如芻豢之悦口,斯不为徒言矣。” 长喟犹长叹。 清 顾炎武 《赠路舍人泽溥》诗:“相逢 金閶 西,坐语一长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