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行藏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陈普 |
释义 | 行藏原文四时书夜有成姿,用舍行藏亦易如。祭器无周应独抱,儒冠有越莫空资。 乱由径窦人皆笑,不出门庭鬼亦疑。 千古常经川上水,莫将闲气动诗脾。 诗词问答问:行藏的作者是谁?答:陈普 陈普行藏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四时(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有成有成就;有成效 三年有成 用舍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亦称“用行舍藏”。儒家出世入世的观点,即一旦被任命就做官否则就引退 祭器祭祀时用的器具 儒冠(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径窦犹门径。 明 周履靖 《锦笺记·访姨》:“自古道锁钥儘固,径竇可由。”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有司分考》:“本省有司,平日广闢门墻,入闈各收桃李,士子钻营日巧,径竇日多,取功名如寄。” 章炳麟 《军人贵贱论》:“虽然,借权之事,固非容易得之,坚忍者以此为恢復 汉 宗之径竇。” 出门(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千古(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常经(1).固定不变的法令规章。《战国策·赵策二》:“国有固籍,兵有常经。变籍则乱,失经则弱。”《管子·问》:“国有常经,人知终始,此霸王之术也。”《清会典事例·户部·考覈》:“国家设关榷税,定其则例,详其考覈,凡以崇本抑末载诸会典,著为常经,由来已久。” (2).永恒的规律。《汉书·谷永传》:“夫去恶夺弱,迁命贤圣,天地之常经,百王之所同也。” 宋 秦观 《陨星石》诗:“俯仰一气中,万化无常经。” 宋 陈亮 《祭章孟容文》:“盛衰生死,固天地之常经,而悲喜哀乐遂出乎其间者,亦情之正也。” (3).通常的行事方式,常规。 汉 刘向 《说苑·奉使》:“不得擅生事者谓平生常经也。” 鲁迅 《<二心集>序言》:“所以含血喷人,已成了 中国 士君子的常经,实在不单是他们的识见,只能够见到世上一切都靠金钱的势力。” (4).谓习见的经书,普通的经书。《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门生在家闭户读书,凛遵庭训,不过守着几句‘入孝出弟’的常经,那里有什么阴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时典试虑熟题有蹈袭弊,力反常经,题纸下,七艺皆符。” (5).犹经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盖 和 善飞梯,为仪鸞司第一手,常经入禁闥供奉,颇知曲折。” 上水(1) 给火车、汽车等加水 (2) 逆流而上 上水船 (3) 〈方〉∶供食用的牲畜的心、肝、肺 闲气为无关紧要的事情而生的气 我可没功夫生这份儿闲气 诗脾诗思。 宋 杨万里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未惜诗脾苦,端令鬼胆寒。” 元 萨都剌 《快雪轩》诗:“古春吹到矮茅茨,香浮茗椀滋诗脾。” 清 俞樾 《红叶读书楼雅集图序》:“而如僕者,酒胆不刚,诗脾尤涩。”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