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论语绝句一百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张九成 |
释义 | 论语绝句一百首原文试问如何是探汤,喻其渐入久无伤。顾於不善乃如此,深恐斯人志不刚。 诗词问答问:论语绝句一百首的作者是谁?答:张九成 张九成论语绝句一百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试问(1).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 :‘君何如许?’”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 左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诗:“白苹秋色里,试问採莲津。” (2).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 宋 苏轼 《又和刘景文韵》:“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轻薄之子厠於其间乎?” 许地山 《危巢坠简》:“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问。《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未几辞去, 嶠 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嶠 叹曰:‘子且名家!’”《宋史·选举志三》:“诸正名学生有试问《景祐新书》者,诸判局闕而合差,诸秤漏官五年而转资者,无不属於祕书。”《元史·选举志一》:“以《通鑑节要》用 蒙古 语言译写教之,俟生员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 如何(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探汤(1).探试沸水。喻炙热。《列子·汤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唐 柳宗元 《夏夜苦热登西楼》诗:“探汤汲阴井,煬灶开重扉。” (2).探试沸水。形容戒惧。《论语·季氏》:“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汉 张衡 《同声歌》:“情好新交接,恐懔若探汤。” 晋 傅玄 《和班氏诗》:“ 秋胡 见此妇,惕然怀探汤。” (3).探试沸水。比喻艰难痛苦之境。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中原初纵燎,下国竟探汤。盗据 三秦 地,兵缠八水乡。” 无伤(1).没有什么关系;不妨。《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唐 杜甫 《壮游》诗:“君辱敢爱死,赫怒幸无伤。”《水浒传》第七回:“衙内怕 林冲 是箇好汉,不敢欺他,这个无伤。” 清 吴敏树 《淮阴侯论》:“ 汉 诚胜 楚 , 信 则为 汉 臣,无伤者。” (2).不损害;不伤害。《韩非子·说难》:“有与同污者,则必以大饰其无伤也;有与同败者,则必以明饰其无失也。” 晋 支遁 《还东山上哀帝书》:“篤慈孝之爱,蠕动无伤;衔抚惜之哀,永悼不仁。” (3).即罔象。神话传说中的精怪之名。《尸子》卷下:“地中有犬,名曰地狼,有人名曰 无伤 。”一说,水神名。参阅《庄子·达生》“水有 无伤 ” 唐 陆德明 释文。 不善(1).指坏事。《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史记·孝文本纪》:“ 吕产 欲为不善,丞相 陈平 与太尉 周勃 谋夺 吕产 等军。” (2).指恶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然明 曰:‘政将焉往?’ 裨諶 曰:‘善之代不善,天命也,其焉辟 子产 ?’” 杨伯峻 注:“以好人代替坏人。”《国语·晋语六》:“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进矣。” (3).指缺点。《孟子·离娄下》:“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僕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4).不良;不好。《庄子·至乐》:“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迎面有二个人行将至,忽悄语曰:‘来矣。’某知其意不善,怖极计生。”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一段:“ 吴天宝 人小,器量可大,看出 姚大婶 气色不善,也不介意,还是说呀笑的,到底把 姚大婶 引乐了。” (5).不长于。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至乏絶,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於众难,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 (6).犹言非同小可。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若有人撞见,这顿打可不善也。” 如此(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斯人(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