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山居杂诗九十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曹勋 |
释义 | 山居杂诗九十首原文蒸沙以为城,冶铁用作限。未伸彼利害,先为己忧患。 家事席未暖,基址已永叹。 在德不在险,推类仁者谏。 诗词问答问:山居杂诗九十首的作者是谁?答:曹勋 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以为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利害(1) 凶恶;猛烈 那条狗真利害 (2) 棘手,不好支应 这一手利害 忧患忧虑、祸患 生于忧患。——《孟子·告子下》 家事(1) 家庭内部的事务 (2) 〈方〉∶家中的状况 基址(1) 建筑物的底部,多指古时的建筑物留下的遗址 (2) 建筑物的遗迹 (3) 用来比 永叹见“ 永叹 ”。 亦作“ 永嘆 ”。1.长久叹息。《诗·大雅·公刘》:“篤 公刘 ,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迺宣,而无永叹。” 毛 传:“民无长叹,犹 文王 之无悔也。”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一:“抚膺解携手,永嘆结遗音。” 宋 文天祥 《跋崔丞相二帖》:“考引昔今,为之永嘆。” 清 陈梦雷 《抒哀赋》:“使慈母戚於重泉兮,严亲闻而永嘆。” (2).长吟;咏叹。《史记·乐书》:“永叹之, * 之,何也?”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永叹, * ,歌迟之也。” 不在(1) 指不位于或处于某处 小王不在 我姐姐早不在机房上班上 (2) 婉称人去世了 长征干部大部分都不在了 推类犹类推。谓比类而推究。《墨子·经下》:“推类之难,説在﹝名﹞之大小。” 汉 王充 《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 宋 苏轼 《郊祀奏议》:“ 秦 燔诗书,经籍散亡,学者各以意推类而已。”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吕超墓出土吴郡郑蔓镜考》:“唯索缕、采药、辟兵、却病之事兴作甚多,后世推类,或并以造竟。” 仁者(1).有德行的人。《左传·定公四年》:“《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唯仁者能之。”《论语·子罕》:“ 子 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墨子·节葬》:“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南史·孔灵符传》:“夫题里逆心而仁者不入。” 宋 石延年 《曹太尉西师》诗:“仁者虽无敌,王师尚有征。” (2).有恩情的人。《礼记·丧服四制》:“比终兹三节者,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知者可以观其理焉,强者可以观其志焉。” 郑玄 注:“仁,有恩者也。” 孔颖达 疏:“孝子居丧,性有仁恩则居丧思慕,可以观其知爱亲也,若不爱亲,则非仁恩也。” (3).佛教语。对人的尊称。《大日经疏》卷四:“梵音尔儞,名为仁者。”《法华经·序品》:“四众龙神,瞻察仁者。”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