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颂古四十四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法泰 |
释义 | 颂古四十四首原文风前露出无瑕璧,室内擎将如意珠。两度献渠渠不识,可怜流落在江湖。 诗词问答问:颂古四十四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法泰 释法泰颂古四十四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无瑕没有瑕疵,比喻没有缺点或污点 白璧无瑕 室内一所建筑物的内部 室内装修 室内音乐 如意珠(1).佛珠。梵语“真多摩尼”的意译。相传用佛舍利(佛骨)制成。《智度论》:“此宝珠名如意,无有定色,清彻微妙,四天下物,皆悉照现,是宝常能出一切宝物,衣服饮食,随意所欲,尽能与之。”《景德传灯录·永嘉真觉大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明 徐士俊 《春波影》第二出:“彼冥曹姻缘簿,非吾如意珠,徒供羣口画描耳。” (2).道教的还丹。《云笈七籤》卷七二:“夫还丹者……或号如意珠。”参见“ 还丹 ”。 渠渠(1).深广貌。《诗·秦风·权舆》:“於我乎,夏屋渠渠。” 朱熹 集传:“渠渠,深广貌。” 宋 王安石 《潭州新学》诗:“撤故就新,为此渠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腴田连阡,夏屋渠渠矣。” (2).殷勤貌。 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古人詡詡而汲善,渠渠而下士,是致德义日益引,望实日益隆,忧患无自入焉。” 宋 梅尧臣 《将赴表臣会呈杜挺之》诗:“学语渠渠问,牵裳步步随。” 局促不安貌。《荀子·修身》:“人无法则倀倀然,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 杨倞 注:“渠渠,不宽泰之貌。”一说,无守貌。 梁启雄 释引 陈奂 曰:“渠渠,犹瞿瞿。《齐风》传云:‘瞿瞿,无守之貌。’” 不识(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可怜(1) 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流落穷困失意,在外漂泊 流落他乡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