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上翰林李舍人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朱庆馀 |
释义 | 上翰林李舍人原文记得早年曾拜识,便怜孤进赏文章。免令汩没惭时辈,与作声名彻举场。 一自凤池承密旨,今因世路接余光。 云泥虽隔思长在,纵使无成也不忘。 诗词问答问:上翰林李舍人的作者是谁?答:朱庆馀 朱庆馀上翰林李舍人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514-55 参考注释记得想得起来;没有忘记 一切都还记得 早年多年以前,指人年轻的时候 早年丧偶 拜识(1) 敬辞,结识对方 拜识尊颜 (2) 〈方〉∶结拜兄弟;要好朋友 他是我的拜识 孤进(1).特别求取上进,谓非常出色。《新唐书·王涯传》:“帝以其孤进自树立,数访逮,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至,詔假 光宅里 官第,诸学士莫敢望。” (2).指成就突出、特别出色的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僕射十一叔,以文学德行,当代推高。在 长庆 之间,春幃主贡,採摭孤进,至今称之。” 文章(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汩没埋没 世儒多汩没,夫子独声名。——唐· 杜甫《赠陈二补阙》 时辈当时的著名人物 深为时辈推重 礼与 卢毓同郡时辈,而情好不睦。——《三国志·孙礼传》 声名名声;名誉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举场科举考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进士为时所尚久矣……其都会谓之举场。” 唐 张籍 《送李馀及第后归蜀》诗:“十年人咏好诗章,今日成名出举场。”《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来到京中,在举场东边,租了一个下处。” 一自犹言自从。 唐 杜甫 《復愁》诗之五:“一自风尘起,犹嗟行路难。”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二折:“一自为臣不曾把君诳;这场勾当,不由我索君王行醖酿箇谎。” 苏曼殊 《吴门依易生韵》之四:“一自美人和泪去,河山终古是天涯。” 凤池(1).即凤凰池。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兹言翔凤池,鸣珮多清响。”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暨皇家之建国也,乃别置史馆,通籍禁门, 西京 则与鸞渚为邻, 东都 则与 凤池 相接。” 清 孙枝蔚 《汪舟次赴赣榆教谕任去后寄怀》诗之二:“凤池与乌臺,旦夕谓可至。”参见“ 凤凰池 ”。 (2).古琴底有二孔,上孔曰龙池,下孔曰凤池。 王谟 辑《世本·作篇》:“ 伏羲氏 削桐为琴……龙池八寸通八风,凤池四寸象四时。” (3).砚的一种。 宋 范纂 《端溪砚谱》:“砚之形製……曰凤池。” 宋 范纂 《端溪砚谱》:“ 宣和 初,御府降样造形,若风字,如凤池样,但平低耳。”亦作“ 凤池研 ”。 宋 米芾 《画史·唐画》:“古书画皆圜,盖有助于器。 晋 唐 皆凤池研,中心如瓦凹,故曰研瓦。” 密旨秘密的谕旨。《南史·梁纪下·元帝》:“宣猛将军 朱买臣 奉帝密旨,害 豫章王 栋 及其二弟 桥 樛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内阁密封之体》:“上有密旨,则用御前之寳封示。”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八章:“所以凡是皇上此类密旨,随看随焚,连一字也不使留存于天壤之间。” 世路指人世的经历 世路风波 接余即荇菜。《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 毛 传:“荇,接余也。” 云泥语出《后汉书·逸民传·矫慎》:“﹝ 吴苍 ﹞遗书以观其志曰:‘ 仲彦 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云在天,泥在地。后因用“云泥”比喻两物相去甚远,差异很大。 南朝 梁 荀济 《赠阴梁州》诗:“云泥已殊路,暄凉詎同节。” 唐 钱起 《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诗:“寂寞想 章臺 ,始叹云泥隔。”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尧曰篇一》:“抑既为人心矣,其视道心有云泥之隔,而安能有过于道心者乎?”后因亦用“云”尊称他人,用“泥”谦称自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检开票子看那来信,上面歪歪斜斜的,写着两三行字。写的是:屡访未晤,为悵!僕事,谅均洞鉴……今午到关奉謁,乞少候。云泥两隐。”云泥两隐,指把受信人和写信人的名字都隐去不具。 纵使即使——连接分句,表示假设的让步,即在偏句提出某种情况 无成没有成功;没有成就 一事无成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