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徐参议画轴三首墨梅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王炎 |
释义 | 题徐参议画轴三首墨梅原文酷似西湖处士诗,虽无半树有横枝。天寒地冷清癯甚,故着缁衣护玉肌。 诗词问答问:题徐参议画轴三首墨梅的作者是谁?答:王炎 王炎题徐参议画轴三首墨梅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酷似极其相似 一个酷似其父的儿子 西湖处士指 北宋 诗人 林逋 。 林 为 杭州 钱塘 人。结庐 西湖 之 孤山 ,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号“西湖处士”。 宋 苏轼 《和秦太虚梅花》:“ 西湖处士 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厌倒。”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词之三:“吾家篱落黄昏后,剩有 西湖处士 风。” 横枝(1).佛家语。旁支,不是传衣钵的嫡系。《景德传灯录·僧璨大师》:“若从七佛至此 璨 大师,不括横枝,凡三十七世。” 宋 苏轼 《器之好谈禅不喜游山山中笋出戏语器之可同参玉板长老作此诗》:“丛林真百丈,法嗣有横枝。”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禪宇谓之法嗣,而禪家旁出,谓之横枝。” (2).谓无端,无缘无故。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二折:“怎当那横枝罗惹,不许隄防!” (3).比喻是非。《盛世新声·双调五供养·穷客程》:“冷落孤帷谁问当,谁问当?那一日不断肠,谁承望横枝一万桩?” (4).梅花的一种。 宋 姜夔 《卜算子·梅花八咏》词:“緑萼更横枝,多少梅花样。” 夏承焘 笺校:“緑萼、横枝皆梅别种。” 寒地(1).指寒贱的地位,低微的官位。《魏书·李彪传》:“ 彪 虽与 宋弁 结 管 鲍 之交, 弁 为大中正,与 高祖 私议,犹以寒地处之,殊不欲微相优假。” (2).阴湿而且温度较低的土地。 唐 白居易 《晚桃花》诗:“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閒人岂得知。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人民日报》1947.11.11:“上肥时都注意到寒地(河地、背沟地等)上火肥(羊肥、蒿肥、驴肥等)。” 清癯清瘦 司空表圣宜贤良,清癯不欲游岩廊。——郝经《唐十臣像歌》 缁衣(1).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诗·郑风·缁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毛 传:“緇,黑也,卿士听朝之正服也。” (2).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说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 郑武公 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 武公 好贤之诗。《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緇衣》,恶恶如《巷伯》。’” 郑玄 注:“《緇衣》《巷伯》皆《诗》篇名也……此衣緇衣者贤者也。” 唐 陆贽 《张延赏中书侍郎平章事制》:“式慰《甘棠》之思,且继《緇衣》之美。” (4).僧尼的服装。 唐 韦应物 《秋景诣琅琊精舍》诗:“悟言緇衣子,萧洒中林行。”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长,緇衣顿改昔年妆。”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桥上走出一位以黑纱蒙面的僧人,身着缁衣,手敲金钟,口念‘南无 阿弥陀佛 ’。” (5).引申指佛教。 唐 沉亚之 《送洪逊师序》:“自佛行中国已来,国人为緇衣之学多,几与儒等。”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 清 方文 《庐山诗》之三一:“ 欧公 闢浮屠,晚乃好緇衣。” (6).借指僧人。 唐 刘商 《题禅居废寺》诗:“凋残精舍在,连步访緇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丞相是当朝黄阁,小尼是出世緇衣。” 玉肌(1).白润的肌肤。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乃有播埃尘於白珪,生疮痏於玉肌;訕疵雷同,攻伐独立。” 唐 白居易 《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满月》诗:“桂燎熏花果,兰汤洗玉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清 汪懋麟 《回镫》诗:“浅著青罗隐玉肌, 松江 髻了入时宜。” (2).犹言玉容。指花瓣。 宋 苏轼 《红梅》诗之一:“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宋 辛弃疾 《柳梢青·和范先之席上赋牡丹》词:“玉肌红粉温柔,更染尽,天香未休。”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