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美刘太保
朝代 唐代
作者 司马扎
释义

美刘太保原文

常爱鲁仲连,退身得其趣。
不知鸱夷子,更入五湖去。
云霞恣摇曳,鸿鹄无低翥。
万里天地空,清飙在平楚。
藏名向宠节,辞疾去公务。
夜尽醉弦歌,日高卧烟树。
岂嗤生前乐,千载自垂裕。
论道复论功,皆可黄金铸。

诗词问答

问:美刘太保的作者是谁?答:司马扎
问:美刘太保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美刘太保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司马扎的名句有哪些?答:司马扎名句大全

司马扎美刘太保书法欣赏

司马扎美刘太保书法作品欣赏
美刘太保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596-9

参考注释

仲连

战国 时 齐 人 鲁仲连 。喜为人排难解纷,高蹈不仕。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刘生 之辩,未若 田氏 ,今之 仲连 ,求之不难。”《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一》:“ 弘高 犒 晋 师, 仲连 却 秦 军。” 李善 注引《史记》:“ 鲁仲连 , 齐 人也。 赵 孝成王 时, 秦 使 白起 围 赵 , 魏王 使将军 新垣衍 説 赵 ,尊 秦昭王 为帝, 仲连 责而归之。 新垣衍 起,再拜请出, 秦 将闻之,为却十五里。”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 长卿 冠 华阳 , 仲连 擅海阴。”

退身

(1).引退;隐居。《管子·宙合》:“故退身不舍端,修业不息版,以待清明。” 汉 严忌 《哀时命》:“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 唐 元结 《处规》:“吾厌世人饰言以由道,藏智以全璞,退身以显行,设机以树名。” 清 吴敏树 《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原公之始,方被任而决於退身。”

(2).指脱身。 丁玲 《韦护》第三章:“他想 * 脱一切职务,退身出来,离开这里。”

(3).后退。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另一方面也因为家有一点恒产,有退身之路,可以不依附他人,所以能把腰直立起来。”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鸱夷子

即 鸱夷子皮 。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八:“何如 鴟夷子 ,散髮棹扁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范公石湖》:“岂 鴟夷子 成功於此,扁舟去之。”《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 范蠡 乃 越国 之上卿,因献 西施 於 吴王 夫差 ,就中取事,破了 吴国 。后见 越王 义薄,扁舟遨游五湖,自号 鴟夷子 。”参见“ 鴟夷子皮 ”。

五湖

(1).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 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 五湖 。” 韦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 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 、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云霞

彩云和彩霞

云霞明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摇曳

(1) 晃荡;飘荡

摇曳的烛光

住宅角落处的竹枝在晚风轻微吹拂下缓缓摇曳

(2) 逍遥

鸿鹄

即天鹅。因飞得很高,所以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鸿鹄之志 。——《史记·陈涉世家》

慕鸿鹄以高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清飙

亦作“ 清飈 ”。亦作“ 清飇 ”。亦作“ 清颷 ”。 1.犹清风。 晋 成公绥 《啸赋》:“南箕动於穹苍,清飇振乎乔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张景阳 《玄武观赋》所谓‘高楼特起,竦跱岹嶢,直亭亭以孤立,延千里之清飆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寒蝉赋》:“折清飈而不沦,团高木以飘落。” 宋 梅尧臣 《次韵答黄介夫七十韵》:“清飇颯然来,喜得如弟兄。” 明 李东阳 《南溪赋》:“清颷徐来,旭旦始旦。”

(2).指清高俊逸的风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及第后隐居》:“峻节无双,清飈自远。”

平楚

(1).谓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 南朝 齐 谢朓 《宣城郡内登望》诗:“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唐 李商隐 《访隐》诗:“月从平楚转,泉自上方来。”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平林》:“楚,丛木也;登高望远,见木杪如平地,故云平楚。” 鲁迅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诗:“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2).犹平野。 宋 文天祥 《汶阳道中》诗:“平楚渺四极,雪风迷远天。” 清 冯桂芬 《劝树桑议》:“西北诸省千百里,弥望平楚,莫不宜桑。”

藏名

(1).隐匿名声。 南朝 梁 简文帝 《七励》:“卖药无藏名之老, 河 泗 无洗耳之翁。” 唐 李白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 青莲居士 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年。”

(2).谓收录其名。《新唐书·代宗纪》:“给功臣铁券,藏名于太庙,图形于 凌烟阁 。”

辞疾

犹辞病。《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黄初 以来,徵命屡下,每輒辞疾,拒违不至。”《梁书·处士传·何点》:“﹝下詔﹞曰:‘可徵为侍中。’辞疾不赴。”参见“ 辞病 ”。

公务

公事,关于国家或集体的事务

从吉勤于公务,而疏于训子。——《宋史·张鉴等传论》

公务在身

尽醉

尽情醉酒。 唐 杜甫 《雨过苏端》诗:“浊醪必在眼,尽醉攄怀抱。”《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老伯酒量极高的,当日同先君吃半夜,今日也尽醉纔好。”

弦歌

用琴瑟等伴奏歌唱

高卧

(1) 高枕而卧

解衣铺被,准备高卧

(2) 比喻隐居;亦指隐居不仕的人

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 安石(谢安的字)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世说新语·排调》

烟树

亦作“烟树”。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唐 孟浩然 《闲园怀苏子》诗:“鸟从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元 周孚先 《蝶恋花》词:“舟艤津亭何处?晓起瓏璁,回首 * 树。”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我记住远地烟树,就系君去处。”

生前

指死者活着的时候

这是烈士生前立下的誓言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垂裕

谓为后人留下业绩或名声。《书·仲虺之诰》:“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 孔 传:“垂优足之道示后世。” 唐 白居易 《中和节颂》:“德洽道丰,万邦来同。微臣作颂,垂裕无穷。”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詒谋垂裕,圣模宏远。”

论道

(1).谋虑治国的政令。《周礼·考工记序》:“或坐而论道。” 郑玄 注:“论道,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楚辞·离骚》:“ 汤 禹 儼而祗敬兮, 周 论道而莫差。” 宋 王安石 《论馆职札子》:“以为王者之职,在於论道,而不在於任事。”

(2).议论、阐明道理。《荀子·正名》:“故,知者论道而已矣。” 唐 王维 《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上客能论道,吾生学养蒙。”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皆絶似村嫗谩駡口吻,毫无士君子从容论道之风。”

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