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将赴黔州先寄本府中丞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李频 |
释义 | 将赴黔州先寄本府中丞原文八月瞿塘到底翻,孤舟上得已销魂。幕中职罢犹趋府,阙下官成未谢恩。 丹嶂耸空无过鸟,青林覆水有垂猿。 感知肺腑终难说,从此辞归便扫门。 诗词问答问:将赴黔州先寄本府中丞的作者是谁?答:李频 李频将赴黔州先寄本府中丞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587-11 参考注释瞿塘见“ 瞿唐峡 ”。 到底(1) 用于疑问句,表示进一步追究;究竟 你到底去不去?! (2) 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 经过一番曲折,事情到底成功了 (3) 强调原因或特点;毕竟 到底是南方,四月就插秧了 到底是小孩,这些道理他还不大懂 你到底为什么不走进那间屋子 (4) 一直到完毕、结束或完成 贯彻到底 (5) 表示感叹的语气 到底还是女人心细 孤舟孤独的船。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眇眇孤舟游,緜緜归思紆。” 宋 陆游 《戏题江心寺僧房壁》诗:“史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 明 高启 《出郭舟行避雨树下》诗:“一片春云雨满川,渔簑欲借苦多缘。多情水庙门前柳,庶我孤舟半日眠。” 得已(1).谓得以了结。《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尝有 櫟阳 逮,乃请 蘄 狱掾 曹咎 书抵 櫟阳 狱掾 司马欣 ,以故事得已。” (2).谓出于自己的意愿。 唐 王昌龄 《箜篌引》:“何用 班超 定远侯 ,史臣书之得已不?”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今者欲奉亲数千里而归先生,会须就州学,欲入太学,则日已迫,遂弃而不顾,则望以充父母养者,无所勉从,此岂得已哉?”《元典章·兵部一·逃亡》:“随路民户,或困於公役,或逼於私债,逃窜失业,谅非得已。” 销魂形容伤感或欢乐到极点,若魂魄离散躯壳。也作“消魂” 乐乐愈精愈妙了,令人销魂。——《警世通言》 阙下(1).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史记·梁孝王世家》:“於是 梁王 伏斧质於闕下,谢罪,然后太后、 景帝 大喜,相泣,復如故。”《后汉书·南蛮传》:“﹝帝﹞下令之后, 槃瓠 遂衔人头造闕下。” 宋 乐史 《广卓异记·宰相有二亲》:“其年,从 周太祖 征 河中 ,次年献捷闕下。” (2).借指京城。 唐 贾岛 《寄毗陵彻公》诗之二:“别离从闕下,道路向 山阴 。”《明史·选举志三》:“推(推官)、知(知县)拟擢臺省,候命闕下,去留不得自如。” 清 姚鼐 《祭侍潞川文》:“ 鼐 以疾还,君留闕下。” 官成(1).谓官府的成规。《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五曰官成,以经邦治。” 郑玄 注:“官成,谓官府之成事品式也。” 孙诒让 正义:“云‘官成,谓官府之成事品式也’者,谓各官府所掌之事已成,则案其簿书文字,考其品数法式,即治会之事。” (2).仕宦有成就。《邓析子·转辞》:“患生於官成,病始(殆)於少瘳,祸生於懈慢,孝衰於妻子,此四者,慎终如始也。” 宋 王安石 《李用和转官》:“夫以才得选而久於险远之劳,不先有赏以加焉,何以劝夫能者,躐迁位等,兹实异恩。往祗官成,无废吾事!” 清 徐忠 《周栎园奇缘记》卷一:“嫡庶相处若姊妹,欢然无间言,各生二子。后公官成。既老,夫人子归 河南 , 钱氏 子寄居于 滁 。” 谢恩感谢别人的恩德(多指臣子君主) 空无(1).佛教语。谓一切事物从因缘生,唯心所造,了无自性。《维摩经·菩萨行品》:“观於空无而不捨大悲。” (2).指虚无之境。 晋 陶潜 《归园田居》之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青林(1).指云烟,云雾。《文选·扬雄<羽猎赋>》:“羽骑营营,昈分殊事,繽纷往来,轠轤不絶,若光若灭者,布乎青林之下。” 张铣 注:“烟色,青林映之,故云青林。” 晋 陆云 《登台赋》:“北溟浩以扬波兮,青林焕其兴蔚。” (2).苍翠的树林,苍翠的树木。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宋 陆游 《舍北望水乡风物戏作绝句》:“乞与画工团扇本,青林红树一川秋。” 清 厉鹗 《七月十七日病起小园作》诗:“青林曲堵迴塘,卧起西风竹牀。” (3).清静的山林。青,通“ 清 ”。《文选·潘岳<射雉赋>》:“涉青林以游览兮,乐羽族之羣飞。” 李善 注引 薛君 《韩诗章句》:“青,静也。” 刘良 注:“清林,清静之林。” (4).寺庙的别称。《释氏要览·住持》:“禪门别号:丛林……青林。” 唐 王昌龄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诗:“道安风尘外,洒扫青林中。” 清 厉鹗 《过硖石登西山广福院》诗之三:“顾逋翁有读书臺,白塔青林相对开。” (5).星名。即天苑星。《文选·张衡<思玄赋>》:“建罔车之幕幕兮,猎青林之芒芒。” 李善 注:“罔车,毕星也。青林,天苑星也。” 清 吴锡麒 《星象赋》:“驭元气之广大,按六飞而巡行,遂集於青林之苑。” 覆水已倒出的水。喻事已成定局。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会合之难,如次组绣,翻然失去,覆水何救。” 清 洪楝园 《警黄钟·议和》:“临事误戎机,收覆水,悔偏迟。” 感知哲学名词。感觉与知觉的统称。客观事物通过感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 肺腑肺脏。内心深处;心腹 这一席话的确发自肺腑 公真知魏王肺腑也。——《三国演义》 难说(1) 难以确定 (2) 不容易说;不好说 从此(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辞归辞别归去。《楚辞·九辩》:“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寞而无声。”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羣燕辞归鴈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唐 李频 《特赴黔州先寄本府中丞》诗:“感知肺腑终难説,从此辞归便扫门。” 扫门(1). 汉 魏勃 少时欲求见 齐 相 曹参 ,贫无以自通,乃常早起为 齐 相舍人扫门。 齐 相舍人怪而为之引见。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后以“扫门”为求谒权贵的典故。 唐 钱起 《送杨錥归隐》诗:“悔作扫门事,还吟招隐诗。” 宋 无名氏 《释常谈·扫门》:“凡欲求事,先施功力,谓之扫门。”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荐主同咨》:“次年 楚王 妖书诸事起, 沉 遂为公议所弃……旋以扫门入幕,受指目矣。” 清 袁枚 《枚方以诗呈中丞而中丞适以诗至病中如数奉答即以留别》之四:“扫门 魏勃 从今远,识曲 钟期 自古稀。” (2).洒扫门庭。表示迎宾诚意。《玉娇梨》第十八回:“ 苏友白 道:‘晚生在此,也无甚事,老先生行后,也就要动身了,大都违颜半月,即当至贵村叩謁矣。’ 白公 道:‘至期当扫门拱候。’”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