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嘉禾百咏徐偃王庙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张尧同 |
释义 | 嘉禾百咏徐偃王庙原文王有岐夷德,千年貌亦存。我怀三刺史,谁是后来孙。 诗词问答问:嘉禾百咏徐偃王庙的作者是谁?答:张尧同 张尧同嘉禾百咏徐偃王庙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夷德(1).谓夷人之性。《左传·定公四年》:“夷德无厌,若邻於君,疆埸之患也。”《左传·哀公十三年》:“且夷德轻,不忍久,请少待之。” (2).常德。《逸周书·武穆》:“揆民之任,夷德之用。” 孔晁 注:“夷,常。” 千年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三刺(1). 周 代治理重案,必依次与群臣、群吏和百姓三等人反复计议,然后定罪判决,以示审慎。《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刺曰讯羣臣,再刺曰讯羣吏,三刺曰讯万民。” 孙诒让 正义:“三刺者,问众以当杀与否,是刑与宥不可豫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刺者,达也。诗人讽刺,《周礼》三刺,事叙相违,若针之通结矣。”《隋书·刑法志》:“ 周王 立三刺以不滥,弘三宥以开物。” (2).指三次察讯。《魏书·刑罚志》:“以五听求民情,八议以申之,三刺以审之。” (3).谓击刺三次。《周礼·夏官·大司马》:“鼓戒三闋,车三发,徒三刺。” 郑玄 注:“鼓戒,戒攻敌,鼓一闋,车一转,徒一刺,三而止,象服敌。” 后来属于随后的时间或时期的;继…之后出现的 后来的情况好多了 后来的行动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