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友人下第归感怀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李频 |
释义 | 送友人下第归感怀原文帝里春无意,归山对物华。即应来日去,九陌踏槐花。 诗词问答问:送友人下第归感怀的作者是谁?答:李频 李频送友人下第归感怀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589-51 参考注释帝里犹言帝都,京都。《晋书·王导传》:“ 建康 ,古之 金陵 ,旧为帝里,又 孙仲谋 、 刘玄德 俱言王者之宅。” 唐 李百药 《赋得魏都》诗:“帝里三方盛,王庭万国来。” 明 张居正 《祭封一品严太夫人文》:“跂予望之, 章江 之陬;白云紫气,帝里皇州。” 清 金人瑞 《春感》诗之一:“忽承帝里来知己,传道臣名达圣人。” 无意(1) 没有做某件事的愿望 对此无意深究 (2) 不是有意的 无意中说出了心里话 归山(1) 回山。如:放虎归山 (2) 下山 (3) 婉辞,指人死 物华(1).自然景物。 南朝 梁 柳恽 《赠吴均》诗之一:“离念已鬱陶,物华復如此。” 唐 杜甫 《曲江陪郑南史饮》诗:“自知白髮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清 金农 《游窦氏别圃》诗:“駘荡春游恋物华,已忘寄跡在天涯。” (2).物的精华。参见“ 物华天宝 ”。 来日(1) 将来的日子;未来 来日方长 (2) 第二天 来日早朝 九陌(1). 汉 长安城 中的九条大道。《三辅黄图·长安八街九陌》:“《三辅旧事》云: 长安城 中八街,九陌。” (2).泛指都城大道和繁华闹巿。 唐 骆宾王 《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隅,万户千门平旦开。” 宋 万俟咏 《三台·清明应制》词:“好时代,朝野多欢,徧九陌太平簫鼓。”《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井色繁华,九陌上轮蹄来往。” 梁启超 《雷庵行》:“繁樱团锦穠於云,香车宝马照九陌。” (3).指京城。 清 顾炎武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 燕山 一别八年餘,再裹行幐来九陌。” (4).田间的道路。 宋 苏轼 《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之一:“雨收九陌丰登后,日丽三元下降辰。” (5).痴呆。见“ 九百 ”。 踏槐花《说郛》卷六九引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復献新文,求拔解,故曰:‘槐花黄,举子忙。’” 唐 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往往于隔年秋天就在京城行卷,其时正值槐花盛开,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宋 苏轼 《和董传留别》:“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亦称“ 踏槐黄 ”。《孽海花》第五回:“原来 公坊 那年自以为臭不可当的文章,竟被 霞郎 估着,居然掇了巍科。但屡踏槐黄,时嗟落叶,知道自己不是金马玉堂中人物,还是跌宕文史,啸傲烟霞,还我本来面目的好。”亦省称“ 踏槐 ”。《事物异名录·政治·赴试》引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谚云:‘槐花黄,举子忙。’故赴举谓之踏槐。”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