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满庭芳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夏元鼎 |
释义 | 满庭芳原文久视长生,登仙大道,思量无甚神通。正心诚意,儒释道俱同。 虽是无为清净,依然要、八面玲珑。 朝朝见,日乌月兔,造化运西东。 黄婆能匹配,天机玄妙,朔会相逢。 正三旬一遇,消息无穷。 不待存心想肾,非关是、打坐谈空。 君知否,灵明宝藏,收在水晶宫。 诗词问答问:满庭芳的作者是谁?答:夏元鼎 夏元鼎满庭芳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久视(1).长久存在;长寿;不老。《老子》:“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吕氏春秋·重己》:“世之人主贵人,无贤不肖,莫不欲长生久视。” 高诱 注:“视,活也。”《黄庭外景经·中部经》:“长生久视乃飞去,五行参差同根蔕。”《隋唐演义》第八四回:“便有一班方士术者来与之周旋,或高谈长生久视,或多作游戯神通,总无益於身心,而适足为其眩惑。” (2).长久注视。 宋 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变化倐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久眎:同“ 久视 ”。眎,古“视”字。 明 许承钦 《古古贻赠三诗答次》:“鹤爱引经能久眎,龙称无首是真才。” 长生(1).永久存在或生存;寿命很长。《老子》:“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庄子·在宥》:“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 唐 杜甫 《月》诗:“入河蟾不没,擣药兔长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三三:“且莫空山听雨去,有人花底祝长生。” (2).指道家求长生的法术。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 淮南王 ,好长生,服食鍊气读仙经。” 宋 苏轼 《过大庾岭》诗:“仙人拊我顶,结髮授长生。” (3). 唐 宫 长生殿 的省称。 明 无名氏 《解三酲·咏马嵬事》曲:“再不见鬭草龙池春昼暖,再不见私语 长生 秋夜迢。”参见“ 长生殿 ”。 登仙见“ 登仙 ”。 亦作“ 登僊 ”。1.成仙。《楚辞·远游》:“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王逸 注:“仙,一作僊。”《汉书·王莽传下》:“或言 黄帝 时建华盖以登僊, 莽 乃造华盖九重……车上人击鼓,輓者皆呼‘登僊’。”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 可文 一见了信,直把他喜得赛如登仙一般。” (2).喻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 陆大夫 宴喜西都, 郭有道 人伦东国,公卿贵其籍甚,縉绅羡其登仙。”《新唐书·倪若水传》:“ 班景倩 自 扬州 採访使入为大理少卿,过州, 若水 饯於郊,顾左右曰:‘ 班公 是行若登仙,吾恨不得为騶僕。’” (3).称人死亡的婉辞。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復有 怀嬴 失节,目为贞女; 刘安 覆族,定以登仙。”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不数日 宣仁 登仙,上始亲政焉。”《宋史·乐志十六》:“缀衣将出,神凝玉几,一夜登僊,弓堕隔苍烟。” 大道(1) 宽阔的道路 (2) 正确的道理 合于大道 思量(1) 思索 你思量思量这事儿该怎么办 (2) 放在心上;惦记 方才我是怕说话防头招的我们奶奶哭,所以催你出来的。别思量。——《红楼梦》 几个月不见了,思量你哩 神通佛教指神佛具有的神奇能力,今指出奇的手段或本领 大显神通 老栓倒觉得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 鲁迅《药》 正心诚意儒家提倡的一种内心道德修养。谓使心术正,意念诚。语出《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説者以为 武帝 好大喜功而不知彊勉学问,正心诚意以从事乎形器之表,溥博渊泉,而后出之。”《明史·吴伯宗传》:“除国子助教,命进讲东宫,首陈正心诚意之説。” 茅盾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每逢想到这,太太便赶快正心诚意起来。” 释道(1).佛教和道教的并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释道·僧道异恩》:“盖 宪宗 於释道二教,俱极崇信如此。”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有卷名“释道”。 (2).指僧人和道士。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星灯》:“初八日传为诸星下界,燃灯为祭……观寺释道亦将施主檀越年命星庚记注,於是夕受香仪。” 虽是虽然。《水浒传》第三二回:“虽是你们的好情分,只是我心去意难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家伯虽是回过几次家乡,却没有带家眷。” 无为(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清净(1) 心境洁净,不受外扰 清净守节 (2) 安定,不纷扰 图清净 (3) 清洁纯净 清净的山,清净的水 (4) 简明不繁 清净简易 (5) 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出家清净 依然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形容待人处事机巧圆滑,各方面都敷衍周到,谁也不得罪 虽是无为清净,依然要,八面玲珑。——《全宋词·夏元鼎·满庭芳》 朝朝天天;每天。《列子·仲尼》:“ 子列子 亦微焉,朝朝相与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 始皇 时童謡曰:‘城门有血,城当陷没为湖。’有嫗闻之,朝朝往窥。” 唐 孟浩然 《留别王维》诗:“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白云朝朝走,青山日日閒。”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六回:“或另有意外金钱,作为特赐,於是朝朝花酒,夜夜笙歌。” * 《苦热》诗之一:“雨后朝朝上晓峯,登高缓步气从容。” 日乌太阳。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昔分鼇命鳸之世,观 河 拜 洛 之年,则有日乌流灾,风禽骋暴,天倾西北,地缺东南,盛旱坼三川,长波含五岳。” 唐 方干 《感时》诗之二:“日乌往返无休息,朝出扶桑暮却迴。” 前蜀 杜光庭 《招友人游春》诗:“难把长绳繫日乌,芳时偷取醉功夫。” 月兔(1).指月中的白兔。亦借指月亮。《旧唐书·历志二》:“月欲有蚀,先月形摇振,状若惊惧,月兔及侧月色黄如有忧状。” 唐 黄滔 《省试内出白鹿宣示百官》诗:“形夺场驹洁,光交月兔寒。”参见“ 月中兔 ”。 (2).《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傅咸 《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擣药。”后因称白兔为月兔,亦泛指兔。《艺文类聚》卷四二引 南朝 梁 刘孝威 《行行游猎篇》诗:“高罝掩月兔,劲矢射天狼。” 唐 玄宗 《校猎义成喜逢大雪率题九韵以示群官》:“月兔落高矰,星狼下急箭。” 唐 李白 《观猎》诗:“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 (3).茶名。 宋 苏轼 有《月兔茶》诗。 造化(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西东(1).西方和东方。 汉 焦赣 《易林·随之兑》:“两心不同,或欲西东。明论终始,莫适所从。”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古塔认西东。” (2).用为偏义复词,指西方。 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只虑迷所归,池上日西东。” (3).泛指四方,无定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怵,为利所诱怵也;迫,迫贫贱,东西趋利也。” 唐 孟郊 《过分水岭》诗:“十步九举轡,迴环失西东。” 宋 范成大 《钓池口阻风》诗:“回风打船失西东,柁痴櫓弱无适从。” (4).指酒杯。 宋 赵长卿 《朝中措》词:“此去定膺先宠,且须满醉西东。” (5).犹东西。泛指什物。 宋 张元干 《诉衷情》词:“儿时初未识方红,学语问西东。” 黄婆(1).道教炼丹的术语。认为脾内涎能养其他脏腑,所以叫黄婆。 唐 吕岩 《七言》:“九盏水中煎赤子,一轮火内养黄婆。” 宋 苏轼 《与孙运勾书》:“脾能母养餘臟,故养生家谓之黄婆。” 元 邓玉宾 《端正好》套曲:“金鼎烹铅,玉炉抽汞,媒合是黄婆,匹配在丹房。”《西游记》第二三回:“木母金公原自合,黄婆赤子本无差。” (2).即 黄道婆 。 元 代女纺织技术革新家。 清 高不骞 《乌泾夜寻黄母祠故址诗》:“吉贝蛮方物,今栽此地多。职方资赤子,取法自 黄婆 。” 清 钱载 《木棉叹》诗:“ 黄婆庙 , 乌泥涇 ,天晴献鸡酒,愿乞 黄婆 灵。”参阅 元 王逢 《黄道婆祠》诗。 匹配(1) 成为夫妇关系 (2) (3) 配合;搭配 (4) 配合 阻抗匹配 天机(1) 上天的机密 (2) 泛指秘密 一语道破天机 (3) 天赋的灵机,即灵性 玄妙深奥微妙 玄妙的学说 相逢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消息(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无穷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乐亦无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受享无穷。——清· 黄宗羲《原君》 传之无穷。 后患无穷 无穷的悔恨 不待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存心(1) 蓄意,有意,故意 我不是存心这么做的 (2) 怀着某种念头、打算;居心 他说这番话,不知存什么心? (3) 用心;专心 非关不是因为;无关。 唐 宋之问 《燕巢军幕》诗:“非关怜翠幕,不是厌朱楼。” 明 刘基 《张子英闲止斋》诗之三:“筑室在城市,而无闤闠声。非关远人世,虑涤境自清。”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非关今日面皮娇,祇为当年舌太饶。” 坐谈犹空谈。《后汉书·公孙述传》:“不亟乘时与之分功,而坐谈 武王 之説,是效 隗嚣 欲为 西伯 也。”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二:“若闲冗毕弃,则横议无已;冕笏不澄,则坐谈弥积。” 宋 朱熹 《答吴德夫书》:“承喻仁字之説,足见用力之深, 熹 意不欲如此坐谈。” 灵明(1).指太阳的御者 羲和 。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鼎》:“三足孤乌,灵明为御。” (2).神灵,神明。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 (3).明洁无杂念的思想境界。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四:“宿昔秉心誓,灵明将见期。” 宋 苏辙 《劝子瞻修无生法》诗:“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须要外示放旷,内宝灵明,必能返轡上清,逍遥碧落。” (4).通灵明敏。 明 王守仁 《<大学>问》:“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 明 张居正 《答西夏直指耿楚侗书》:“但此中灵明,虽缘涉事而见,不因涉事而有……知此心之妙,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初非由于外得矣!”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先儒以灵明知觉为心,盖本之乾知。” (5).聪明,智慧。 晋 王珣 《歌太宗简文皇帝》诗:“灵明若神,周淡如渊。” 清 黄宗羲 《姜友棠诗序》:“顾今之为诗者,才入雅道,便涉艺门……纷紜胶臈,自錮其灵明。” 李大钊 《<晨钟>之使命》:“老辈之灵明,蔽翳於经验。” (6).指精神。 廖仲恺 《留诀内子》诗:“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宝藏(1) 蕴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 开发地下宝藏 (2) 泛指储藏的珍宝或珍贵物品 雕刻艺术的宝藏 (3) 犹宝库。指其中储藏的大宗宝物 掘得一宝藏,纯是水晶珠 水晶宫传说中的水下宫殿,为龙王所居住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