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盐怎么写好看:
蚕盐历史词典解释
宋代在农村按户配售食盐的制度。五代后唐(923—936)时,农村育蚕,官府按户配盐,蚕事毕,人户随夏税纳钱绢,称蚕盐。宋因之,仍在京东、京西、开封府等地实行。庆历元年(1041)以后,官不给盐而百姓纳钱如故。至和中,乃令百姓减纳蚕盐钱十分之三。直至南宋,仍保留这种对农民的无偿勒索。
词语分解:
- 蚕盐的解释 五代 至 南宋 政府在农村按户配售食盐的制度。二月育蚕时按户配盐,六月新丝上市,缴纳夏税时收钱,故称。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七年:“先是 河 南、北诸州官自卖海盐,岁收緡钱十七万;又散蚕盐敛民钱。” 胡三省 注:“蚕盐所以裛茧。 唐 天成 二年,敕:每年二月内一度俵散蚕盐,依夏税限纳钱。” 宋 陆游 村兴诗:“园丁上牛米,村婢博蚕盐。”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二年:“官盐阑入禁地贸易至十斤,煮鹻
- 蚕的字典解释 蚕 (蠶) cán 昆虫,有“家蚕”和“柞(zu?)蚕”,通常指“家蚕”,吃桑叶,吐丝做茧
- 盐的字典解释 盐 (鹽) yán 无机化合物,一种有咸味的无色或白色结晶体,成分是氯化钠,用来制造染料、玻璃、肥皂等,亦是重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种类):盐巴
历史知识推荐:左典军
官名。三国吴置中、左、右典军,掌宿卫禁军。为皇帝身边亲信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