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蓦山溪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姬翼 |
释义 | 蓦山溪原文从来习性,尘冗知多少。省后急消磨,动静里、专专计较。 闲非闲是,不挂一丝头,牢闭口,紧降心,人我先除扫。 住行坐卧,莫把心王恼。 向上有机关,更不许、愚迷便晓。 积功累行,慧眼忽然开,芝草秀,大丹成,作个仙无老。 诗词问答问:蓦山溪的作者是谁?答:姬翼 姬翼蓦山溪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从来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习性由于长期习惯于某种条件而形成的特性 尘冗(1).繁冗,繁杂。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意欲自立,不混流俗;言欲简洁,不为尘冗。”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宫调之学,失传久矣。尝欲辑两 宋 人词注明宫调者,都为一帙……惜尘冗,苦无暇也。” (2).指尘世之累。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逃尘冗,避纷华;弃富贵,就贫乏。” 多少(1) 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你有多少钱 (2) 或多或少;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如数量或价格)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3) 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4) 疑问代词 (5)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水浒传》 (6)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欢乐,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消磨(1) 逐渐消耗;磨灭 消磨志气 (2) 消遣,打发时光 消磨岁月 动静(1) 指动作或说话发出的声音 (2) 消息;情况 牢城营里都没有动静。——《水浒传》 专专(1).用心专一。《楚辞·九辩》:“计专专之不可化兮,愿遂推而为臧。” 刘永济 校释:“此自计己专一不变之初心……专专,纯一也。” 唐 韩愈 《复志赋》:“始专专於讲习兮,非古训为无所用其心。” (2).形容精神专注。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天下之目专专然,观陛下之动;天下之耳顒顒然,听陛下之言。” (3).专门;特地。《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三巧儿 道:‘明日专专望你。’”《西游记》第三十回:“因这般想你,专专教我来请你的。” 聚集貌。《诗·豳风·东山》“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毛 传:“敦,犹专专也。” 郑玄 笺:“此又言妇人思其君子之居处,专专如瓜之繫缀焉。” 陆德明 释文:“专,徒端反。” 陈奂 传疏:“专专者,聚之意。” 计较(1) 计算比较得失 斤斤计较 (2) 争辩 我不好计较 (3) 打算 明天起床后再作计较 (4) 计划、商量 另行计较 (5) 策略 你可有计较 (6) 清点,查清 计较下山人数 (7) 讲究 你们城里人,偏有许多计较,主副食还要注重怎么搭配 闲非闲是亦作“闲非闲是”。见“ 閒是閒非 ”。 一丝(1).一根蚕丝。常喻微少或极细之物。 宋 叶适 《赠胜上人》诗:“遣腊冰千筋,勾春柳一丝。”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二七:“盖闻拂云之松,生於一豆之实;耸壑之鱼,穿於一丝之溜,是以忽细事者祸必盈,轻小敌者亡必骤。” (2).指一点。《老残游记》第十六回:“这些情节, 子谨 却一丝也不知道。” 巴金 《秋》二:“ 高忠 看见 克定 这样镇静,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闭口闭住嘴不说话,不表态 满屋子人都闭口无言 降心平抑心气。《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魏书·刑罚志》:“而长吏咸降心以待之,苟免而不耻,贪暴犹自若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 太宗 时与 明 议和, 庄烈帝 欲我去大号,不称帝称汗。后知 太宗 降心从之。” 人我(1).他人与我。《庄子·天下》:“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关尹子·二柱》:“浑人我,同天地。”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人知脑气筋通五官百骸为一身,即当知电气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也。” (2).借指尘世。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人我场中枉驰骤,苦海波中早回首。” (3).佛教语。即人我见。凡俗之人妄认自身常住不变,执着“有我”之见,佛家谓之“人我见”。《坛经》三五:“人我是 须弥 ,邪心是大海,烦恼是波浪……无人我, 须弥 自倒;除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 (4).佛教语。人相和我相并称的略语。为人我四相中之二相。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人我将无同,是非空诸所。”详“ 四相 ”。 除扫(1).肃清;清除。《北齐书·厍狄干传》:“ 魏 正光 初,除扫逆党,授将军,宿卫於内。” 宋 李纲 《韩贾》诗:“燕坐一室间,妄念悉除扫。” (2).打扫。 唐 无名氏 《乌将军记》:“君诚人邪,能相救免,毕身为除扫之妇,以奉指使。” 坐卧坐和卧;坐或卧。常指日常起居。《汉书·杜周传》:“ 延年 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坐卧皆易其处。”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独居不御酒肉,坐卧泣涕霑衣。”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十二:“有一小楼,面山,楼中置笔砚,弟偷闲暂坐卧於是。” 心王佛教语。指法相宗所立五位法中的心法。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与心所有法相对。见《百法明门论》。亦泛指心。心为三界万法之主,故称。《涅槃经·寿命品》:“头为殿堂,心王居中。”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光宅真空,心王之四履;建功无旱,法将之万胜。” 唐 刘禹锡 《闲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减书存眼力,省事养心王。”《景德传灯录·志公和尚》:“心王自在翛然,法性本无十缠。” 向上(1) (2) 朝向较高或最高的位置 伸出她的右手,手掌向上 (3) 向上攀 有机(1) (2) 含碳的,尤指其中氢原子连接到碳原子上的化合物的 有机溶剂 (3) 事物的各部分互相关连协调而不可分,就像一个生物体那样 有机联系 不许(1) 不允许,不让 不许说慌 (2) 不能——用于反问句,强调其否定性 何必一定要等我,你就不许自己去吗? (3) 禁止;阻止某事的完成或进行 不许儿童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 愚迷(1).愚昧而执迷不悟。《隋书·艺术传·庾质》:“臣实愚迷,犹执前见,陛下若亲动万乘,糜费实多。”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二折:“道兄,我看世俗之人,贪嗔爱慾,如青蝇之嗜血,似羣蚁之慕羶,只利趋前,竟忘溺死,好愚迷也。”《三国演义》第八九回:“汝兄愚迷,汝当諫之。” (2).指愚昧迷惘之人。《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遂使愚迷妄求功德,不惮科禁,轻犯宪章。”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一折:“问是非海内,人我丛中,将那不晓事的愚迷劝。” (3).愚弄迷惑。 清 方苞 《书<太史公自序>后》:“乃重为方士所愚迷。” 积功(1).累积功劳。《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 淮阳 守。”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李斯 积功於 秦 ,而卒被五刑。”《汉书·王訢传》:“﹝ 訢 ﹞以郡县吏积功,稍迁为 被阳 令。”《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四》:“皇帝陛下,运齐七政,歷契千年,爰从创业开基,莫不积功累德。” (2).聚积功夫。《黄庭内景经·紫清》:“昼夜七日思勿眠,子能行此可长存,积功成鍊非自然,是由精诚亦由专。” (3).累计人工。 唐 韩愈 《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 明州 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道路水陆递夫积功岁为四十三万六千人,奏疏罢之。” 慧眼(1) 佛教用语。为五眼之一。指上乘的智慧之眼,能够看到过去和未来 (2) 今泛指锐敏的眼力 忽然突然地,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天气忽然冷了起来 芝草灵芝。菌属。古以为瑞草,服之能成仙。 晋 左思 《魏都赋》:“德连木理,仁挺芝草。” 唐 韩愈 《与崔群书》:“凤皇芝草,贤愚皆以为美瑞。” 清 吴伟业 《西田诗》之四:“愿以求长生,芝草堪采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