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喻时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王建 |
释义 | 喻时原文去者如弊帷,来者如新衣。鲜华非久长,色落还弃遗。 讵知行者夭,岂悟壮者衰。 区区未死间,回面相是非。 好闻苦不乐,好视忽生疵。 乃明万物情,皆逐人心移。 古今尽如此,达士将何为。 诗词问答问:喻时的作者是谁?答:王建 王建喻时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297_26 参考注释弊帷《礼记·檀弓下》:“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敝,同“ 弊 ”。因以“弊帷”借指马死。 宋 苏舜钦 《先公之爱马以病寄他厩今死矣》诗:“俄传弊帷信,无復锦蒙亲。” 来者(1) 将来的事或人 来者犹可追 使来者读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前来的人或物 来者不拒 如新谓交友情意不投,时间虽久,仍和新相识一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司马贞 索隐引 服虔 曰:“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头,犹如新也。” 唐 刘禹锡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参见“ 白头如新 ”。 鲜华鲜艳华丽。《西京杂记》卷四:“今捨旃褐,假鲜华,是矫常也。” 南朝 梁 萧统 《殿赋》:“藻棁鲜华而粲色,山节珍形而曜目。” 久长长久 岂非计久长。——《战国策·赵策》 弃遗遗弃,抛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山川道阻,冻馁艰辛,一言忤意,遂见弃遗。” 宋 苏辙 《齐州祈雨雪祝文》:“蒙神之休,常以有年,云兴肤寸,实雨天下,矧伊我邦,而或弃遗。” 知行认识与实行。《礼记·中庸》“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夫妇之不屑,可以能行焉” 汉 郑玄 注:“言匹夫匹妇愚耳,亦可以其与有所知,可以其能有所行者,以其知行之极也。” 智虑和德行。《尸子》卷上:“夫蠒,舍而不治则腐蠹……身者,蠒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荀子·非相》:“知行浅薄。” 杨倞 注:“言智虑德行至浅薄。” 区区(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死间兵法五间之一。《孙子·用间》:“死间者,为誑事於外,令吾间知之,而传於敌间也。” 杜牧 注:“誑者诈也。言吾间在敌,未知事情,我则诈立事跡,令吾间凭其诈跡,以输诚於敌,而得敌信也。若我进取,与诈跡不同,间者不能脱,则为敌所杀,故曰死间。”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权智》:“ 世衡 ( 种世衡 )本卖 崧 ( 法崧 )为死间,邂逅得生还,亦命也。” 回面(1).转过脸。《南史·武陵王昭晔传》:“上回面不答。” 唐 张籍 《惜别》诗:“临行记分处,回面是相思。” 宋 张先 《蝶恋花》词:“和泪语娇声又颤,行行儘远犹回面。” (2).转变脸色,谓改变态度。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专愚·迂仙别记》:“公曰:‘若然,即败亦何与我事。’便回面作喜,拾子更着。” (3).指归顺。《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回面内嚮,喁喁如也。” 李周翰 注:“回面内向,谓顺服於君。”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然后旃裘之长,顿顙而讋服;祝髮之渠,回面而奔走。” (4).指反叛。《北史·裴叔业传》:“若不尔,回面向北,不失 河南公 。” 明 何景明 《上作篇》:“虽有昏乱之世,而无失身之士;虽有污降之时,而无回面之臣。” (5).俗谓新婚夫妇回女家的礼节。《三国志平话》卷中:“夫人观 皇叔 数日,累次説:‘ 皇叔 累代帝皇之孙, 皇叔 岂不知礼?我家母亲年迈,兼家兄专等 皇叔 回面。’” (1).转脸。 唐 杜甫 《悲陈陶》诗:“都人迴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新妇﹞得婆语迴面拜夫。” (2).改向。喻归顺。《三国志·吴志·孙权传》“ 权 终不听”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君宣导休风,怀保边远,远人迴面,莫不影附,是用锡君朱户以居。” 相是互以对方为是。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言语之人,以辨析为度,故能识捷给之惠,而不知含章之美,是以互相非駮,莫肯相是。” 刘昞 注:“人皆自以为是,谁肯道人之是。” 好闻气味闻着很香 这种香波好闻 万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人心(1)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良心 古今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如此(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达士明智达理之士 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吕氏春秋·知分》 何为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