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与党侍御
朝代 唐代
作者 元结
释义

与党侍御原文

众坐吾独欢,或问欢为谁。
高人党茂宗,复来官宪司。
昔吾顺元和,与世行自遗。
茂宗正作吏,日有趋走疲。
及吾污冠冕,茂宗方矫时。
诮吾顺让者,乃是干进资。
今将问茂宗,茂宗欲何辞。
若云吾无心,此来复何为。
若云吾有羞,于此还见嗤。
谁言万类心,闲之不可窥。
吾欲喻茂宗,茂宗宜听之。
长辕有修辙,驭者令尔驰。
山谷安可怨,筋力当自悲。
嗟嗟党茂宗,可为识者规。

诗词问答

问:与党侍御的作者是谁?答:元结
问:与党侍御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与党侍御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元结的名句有哪些?答:元结名句大全

元结与党侍御书法欣赏

元结与党侍御书法作品欣赏
与党侍御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241_8

参考注释

或问

文体的一种。用问答体以说明论点。多用于书名。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且记所尝论辩取舍之意,别为《或问》,以附其后。”《四库全书总目·四书一·四书或问》:“《四书或问》三十九卷, 宋 朱子 撰。 朱子 既作《四书章句集注》,復以诸家之説纷错不一,因设为问答,明所以去取之意,以成此书。”

高人

(1)

(2) 高士

高人何点,蹑屩(草鞋)于 钟阿;征士 刘虯,献书于卫兵。—— 南朝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3) 学术、技能高超的人

宪司

(1). 魏 晋 以来御史的别称。《宋书·刘瑀传》:“明年,迁御史中丞。 瑀 使气尚人,为宪司甚得志。”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风宪》:“ 唐 兴,宰辅多自宪司登钧轴,故谓御史为宰相。”

(2). 宋 代官名。即诸路提点刑狱公事。 景德 四年置,负责调查疑难案件,劝课农桑,和代表朝廷考核官吏等事,即后世按察司之职。《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而今单表一个作恶的官宦,做着没天理的勾当,后来遇着清正严明的宪司做对头,方得明正其罪。”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五·职官志七》:“ 宋 人称转运为漕司,安抚为帅司,提点刑狱为宪司。”

(3).犹上司。 元 代习用语。《元典章新集·兵部·急递》:“凡有牒呈宪司公文,依上置立隔眼,发放施行。” 陈垣 释例:“宪司,当时常语。”

元和

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公元806—820年)

元和十年。——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宗正

(1).官名。掌管王室亲族的事务。 汉 魏 以后,皆由皇族担任。《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宗正, 秦 官,掌亲属。”《国语·鲁语下》“宗室之谋不过宗人” 三国 吴 韦昭 注:“ 昭 谓此宗人则正宗臣也。亦用同姓,若 汉 宗正用诸 刘 矣。”《旧唐书·杜伏威传》:“ 太宗 之围 王世充 ,遣使招之, 伏威 请降, 高祖 遣使就拜 东南道 行臺尚书令、 江 淮 以南安抚大使、上柱国,封 吴王 ,赐姓 李氏 ,预宗正属籍。”参见“ 宗人府 ”。

(2).尊崇,宗仰。《魏书·逸士传·李谧》:“ 郑康成 汉 末之通儒,后学所宗正。”

(3).表率,楷范。 明 王廷相 《慎言·作圣》:“圣人,道德之宗正,仁义礼乐之宰摄,世固不获见之矣。”

(4).复姓。 唐 有殿中少监 宗正辩 。见《通志·氏族四》。

作吏

谓担任官职。 晋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 唐 高适 《封丘县》诗:“乍可狂歌草泽中,寧可作吏风尘下。”

趋走

(1).古礼。小步疾行,以示庄敬。《庄子·盗跖》:“ 孔子 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轡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仲孙来齐高子来盟》:“谓之以忠,则不以趋走承顺为恭,而以责难陈善为敬也。”

(2).谓奔走服役。《列子·周穆王》:“昔昔梦为人僕,趋走作役,无不为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蒙大王鸿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之愿也。” 唐 杜甫 《官定后戏赠》诗:“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岳青天》:“﹝ 岳起 ﹞指其侍从曰:‘若辈惟可令其洒扫趋走、烹茶吸烟而已。’”

(3).指奔走执役者。《周书·于翼传》:“今与趋走同儕,恐非尚贤贵爵之义。”《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元年》:“ 宋 之教诲,雅异於斯:居中则任僕妾,处外则近趋走。” 胡三省 注:“趋走,执役者也。”

冠冕

(1) 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

(2) 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北史·寇洛等传论》

冠冕堂皇

矫时

(1).匡正时弊。 汉 蔡邕 《郭有道碑》:“砥节励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后汉书·朱穆传》:“﹝ 穆 ﹞常感时浇薄,慕尚敦篤,乃作《崇厚论》……又著《絶交论》,亦矫时之作。”

(2).故违时俗。 唐 元结 《吕公表》:“公明不尽人之私……直不指人之耻,故名不异俗,跡不矫时。”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三状》:“今臣等勤勤恳恳,且愿竭力塞下,岂置身艰苦,违人情之所乐以矫时干誉者哉。”

乃是

是,就是

人民群众乃是真正的英雄

进资

(1).给予费用。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更赦进资, 庐陵 是迁。”

(2).犹进款。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妖妇进资甚巨,而贪婪无厌。”

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来复

(1).往还,去而复来。语见《易·复》,谓阳气经七日已由剥尽而开始复生。后因以称阳气始生。《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操 ( 曹操 )笑曰:‘冬至一阳生,来復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一月·时品》:“欣一阳之来復,遂万有以萌生。”

(2).一星期是七天,旧时因又称一周为一来复,星期日为来复日。

(3).回复,回来。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苏州客》:“客曰:‘吾携过岭,方敢来復。’”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母亲!我童心已完全来复了。”

(4).来回反复,一遍又一遍。 萧红 《生死场》一二:“她不再理睬一下那些纸片,丢在脚下来复的乱踏。”

(5).英语rifle的译音。指炮筒、枪管中的来复线。即膛线。 严复 《救亡决论》:“不知曲綫力学之理,则无以尽炮準来復之用。”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于此

(1).在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

(2).如此。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

(3).至此;至今。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 韩文公 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万类

万物(多指有生命的)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 * 《沁园春·长沙》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山谷

两山之间狭窄低凹的地方

不论在河滩、平原、丘陵、山谷或高山都能生长。——《杨树》

筋力

(1).犹体力。《礼记·曲礼上》:“贫者不以货财为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后汉书·独行传·刘茂》:“少孤,独侍母居。家贫,以筋力致养,孝行著於乡里。” 鲁迅 《花边文学·商贾的批评》:“农民省几斗米去出售,工人用筋力去换钱。”

(2).方言。指食物等的韧性。如:绿豆粉皮的筋力大。如:这种纸有筋力。

筋骨之力。 汉 王充 《论衡·物势》:“夫物之相胜,或以觔力,或以气势,或以巧便。”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母亲也年纪高,觔力乏。”

嗟嗟

(1).叹词。表示招呼。《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2).叹词。表示感慨。《楚辞·九章》:“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唐 李颀 《行路难》诗:“薄俗嗟嗟难重陈,深山麋鹿可为邻。” 明 张煌言 《长鲸行》:“嗟嗟长鲸尔何愚,如彼异类空屈节。”

(3).叹词。表示赞美。《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郑玄 笺:“重言嗟嗟,美叹之深。”《汉书·韦贤传》:“嗟嗟我王, 汉 之睦亲,曾不夙夜,以休令闻!” 明 陈烈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后序》:“嗟嗟树开国之勋猷,昭传世之文章。”

(4).象声词。犹溅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今惟见水异耳,嗟嗟有声,声闻数里。”

识者

有见识的人。《汉书·师丹传》:“京师识者咸以为宜復 丹 邑爵,使奉朝请,四方所瞻卬也。” 颜师古 注:“识者,谓有识之人也。”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且有元戎命,悲歌识者谁。”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谈小品文》:“这一层,却要读者有选择的眼光,也希望识者给相当的指点的。”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5 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