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送友人之南陵
朝代 唐代
作者 贾岛
释义

送友人之南陵原文

莫叹徒劳向宦途,不群气岸有谁如。
南陵暂掌仇香印,北阙终行贾谊书。
好趁江山寻胜境,莫辞韦杜别幽居。
少年跃马同心使,免得诗中道跨驴。

诗词问答

问:送友人之南陵的作者是谁?答:贾岛
问:送友人之南陵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送友人之南陵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贾岛的名句有哪些?答:贾岛名句大全

贾岛送友人之南陵书法欣赏

贾岛送友人之南陵书法作品欣赏
送友人之南陵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574-98

参考注释

徒劳

空自劳苦;白费心力

徒劳跋涉

宦途

仕途;做官的经历、路径

晏闾阎凡伍,少无特操,阶缘人乏,班齿宦途。——《南齐书·王晏传》

不群

(1).不平凡,高出于同辈。《楚辞·九章·惜诵》:“行不羣以颠越兮,又众兆之所咍也。”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三:“功成不受赏,高节卓不羣。”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 白 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羣。”《花月痕》第七回:“不想也还有这瀟洒不羣的人,转教我自恨,见闻不广,轻量天下士了。”

(2).不合群。《楚辞·离骚》:“鷙鸟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后汉书·崔骃传》:“独师友道德,合符曩真,抱景特立,与士不羣。”《南史·齐萧子云传》:“ 子云 性沉静,不乐仕进,风神闲旷,任性不羣。”

气岸

气概;意气。《梁书·张充传》:“气岸疏凝,情涂狷隔。” 唐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瞿蜕园 校注:“气岸,指意气言。” 明 宋濂 《张府君墓志铭》:“气岸孤鶱,不同一世侧媚士。”《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王俊 ﹞家道富厚,气岸凌人,专一放债取利,行兇剥民。”

南陵

(1).南边的陵墓。《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晋 人御师必於 殽 , 殽 有二陵焉:其南陵, 夏后皋 之墓也;其北陵, 文王 之所避风雨也。”

(2).专指 汉 代 薄姬 之陵。《三辅黄图·陵墓》:“ 文帝 母 薄姬 南陵 在 霸陵 南,故曰 南陵 。”

(3).指 南陵戍 。 晋 置,故城在今 安徽省 繁昌县 西北。 南朝 梁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芦洲。”

香印

即印香。 唐 白居易 《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绝宾友见戏十韵》:“香印朝烟细,纱灯夕焰明。” 南唐 李煜 《采桑子》词:“緑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参见“ 印香 ”。

北阙

(1).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汉书·高帝纪下》:“ 萧何 治 未央宫 ,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 颜师古 注:“ 未央宫 虽南嚮,而上书、奏事、謁见之徒皆诣北闕。”

(2).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復能屈身稽顙,还向北闕,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 唐 李白 《忆旧游寄淮郡元参军》诗:“北闕青云不可期, 东山 白首还归去。” 宋 陆游 《西郊》诗:“七十辞北闕,五亩寄西郊。” 康有为 《星海自京还》诗:“伏陈北闕有封事,醉卧西风賸酒楼。”

行贾

(1) 经商

(2) 到外省、外市经商

江山

江河和山岭,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险固。——《资治通鉴》

江山如画。——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胜境

风景优美的地方

名山胜境

韦杜

(1). 唐 代 韦 氏、 杜 氏的并称。 韦 氏居 韦曲 , 杜 氏居 杜曲 ,皆在 长安 城南,世为望族。时称“韦杜”。 宋 程大昌 《雍录》卷七:“ 杜县 与 五代 都城谨相并附,故古事著迹此地者多也。语谓‘城南 韦 杜 ,去天五天’,以其迫近帝都也。” 元 李好文 《长安志图》卷中:“﹝ 樊川 ﹞ 长安 名胜之地。 周 处士 韦夐 、 唐 杜公 牧之 、 祁国 杜公 奇章 、 牛公 之居,皆在焉。 唐 人语曰:‘城南 韦 杜 ,去天尺五’,可见昔时之盛。”

(2).指 长安 城南的 韦曲 、 杜曲 。 唐 望族 韦 氏、 杜氏 世居于此。山青水秀,林木繁茂,为当时游览胜地。后亦借指风景秀丽之地。 唐 韩愈 《出城》诗:“暂出城门蹋青草,远於林下见春山。应须 韦 杜 家家到,秖有今朝一日閒。” 宋 陈师道 《城南寓居》诗之一:“游子莫何归? 韦 杜 城南村。” 清 龚自珍 《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词:“一帽红尘,行来 韦 杜 人家北。”

幽居

(1) 隐居,很少与外界往来(他已幽居十年了)

(2) 宁静的住所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跃马

策马驰骋腾跃

跃马疾走。——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跃马大呼。——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同心

(1) 思想或认识一致

同心同德

(2) 共一中心或核心

同心圆

同心度

(3) 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

神佛原有同心

(4)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昔时同心人,今日两离分

免得

免去,省得

多问几句,免得走错路

中道

(1) 半路;中途

中道而返

中道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若中道而归。——《后汉书·列女传》

(2) 中庸之道

(3) 指一种特定的德操和哲理,据认为,人持有它就可以不至于趋向自满和自苦的两个极端而从速彻悟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