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宗杲 |
释义 |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原文兔角龟毛眼里栽,铁山当面势崔嵬。东西南北无门入,旷劫无明当下灰。 诗词问答问:颂古一百二十一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宗杲 释宗杲颂古一百二十一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兔角龟毛兔生角,龟长毛。都是没有的事。比喻有名无实。眼里在心目中,考虑或想到 眼里不能没有国家和民族利益 铁山(1).产铁的矿山。《史记·货殖列传》:“即铁山鼓铸,运筹算,倾 滇 蜀 之民,富至僮千人。”《新唐书·食货志四》:“ 陕 、 宣 、 润 、 鐃 、 衢 、 信 五州,银冶五十八,铜冶九十六,铁山五,锡山二,铅山四。” (2).比喻坚固之屏障。 唐 王勃 《上刘右相书》:“铁山四面,金城千里。” 金 元好问 《岐阳》诗之一:“偃蹇鲸鯢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 (3).古山名。在今 内蒙古自治区 阴山 北。《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四年》:“﹝二月﹞甲辰, 李靖 破 突厥 頡利可汗 於 阴山 。先是 頡利 既败,窜于 铁山 ,餘众尚数万……请举国内附。” 胡三省 注:“ 铁山 ,盖在 阴山 北。” 面势亦作“ 面埶 ”。方面;形势。《周礼·考工记序》:“或审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审曲面埶,审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埶之宜以治之及阴阳之面背是也。” 孙诒让 正义:“ 郑鍔 云:‘审曲者,审其曲也。面埶者,面其埶也。材有曲直,直者不待审而可知,审其曲者,然后见其理之所在。埶有向背,背者不可向以为用,面其埶然后顺其体之所向。’……与 先郑 异,亦通。”后据 郑 注引申为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的情势、外观、位置。 南朝 梁武帝 《游锺山大爱敬寺》诗:“面势周大地,縈带极长川。” 唐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诗:“敢谋土木丽,自觉面势坚。” 宋 程大昌 《北边备对·黄河四大折》:“ 黄河 自 盐泽 西来,暨达 潼关 ,其面势所向,凡四大折。” 崔嵬(1) 有石头的土山 慎事关门并早归,眼前恩爱隔崔嵬。——《 * 》 (2) 高大;高耸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仙峰巅险峻岭崔嵬。——《封神演义》 东西南北指四面八方,亦指方向 出门分不清东西南北 东西南北,谁敢宁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无门没有门户;没有门路。《庄子·知北游》:“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 唐 姚鹄 《书情献知己》诗:“有道期攀桂,无门息转蓬。”《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吾欲归 汉 ,恨无门耳。”《西游记》第三七回:“﹝那怪﹞神通广大,官吏情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 旷劫佛教语。久远之劫;过去的极长时间。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闭情开照,期神旷劫,以长其心,推而远之也。” 唐 李白 《<地藏菩萨赞>序》:“独出旷劫,导开横流。” 王琦 注:“旷劫,谓久远之劫也。”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二章:“此女剑法亦深造而深悟,兼有侠骨,斯人真旷劫难逢者矣。” 明当犹明日,明天。《北史·萧宝夤传》:“ 宝夤 明当拜命,其夜慟哭。” 唐 王维 《宿郑州》诗:“明当渡 京水 ,昨晚犹 金谷 。” 宋 吴潜 《水调歌头·和梅翁韵预赋山中乐》词:“倚棹明当发,归梦落三洲。” 明白得当。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见 陆丈 回书,其言明当。”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古人不忌重韵》:“古人但取文理明当而已,初不避重字也。” 清 姚鼐 《复鲁絜非书》:“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