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再用硕夫韵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弥逊 |
释义 | 再用硕夫韵二首原文北窗欹卧风引裾,静看燕雀沿阶除。攀缘已断蚁旋磨,结习尚存鱼蠹书。 一区未辨扬雄宅,驷马不过渊明庐。 苍松翠竹湖边趣,至乐岂在真知鱼。 诗词问答问:再用硕夫韵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李弥逊 李弥逊再用硕夫韵二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引裾拉住衣襟。指 三国 魏 辛毗 拉住 文帝 衣襟坚持诤谏的故事。见《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后以“引裾”喻人臣能据理直谏。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朝有遗闕,君有小失,则正色直諫。大则犯颜触鳞,方诸古之引裾断鞅者,我无愧矣。” 明 归有光 《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其在於古,若排闥、折槛、引裾、坏麻之类,皆可以言正直也。” 燕雀(1) 一种颜色鲜明的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繁殖在亚洲和欧洲北部,冬季向南迁徙,常作为笼鸟 (2) 燕和雀,比喻微贱或器量志向小的人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弃燕雀之小志。——丘迟《与陈伯之书》 阶除台阶。 汉 蔡邕 《伤故栗赋》:“树遐方之嘉木兮,于灵宇之前庭。通二门以征行兮,夹阶除而列生。” 唐 杜甫 《南邻》诗:“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萧七》:“疑送客时遗落途间,执灯细照阶除,都復乌有,意頊頊不自得。” 攀缘(1) 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2) 比喻投靠有钱有势的人往上爬 (3) 蔓延地生长 (4) 牵挽 蚁旋磨《晋书·天文志上》:“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譬之於蚁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不得不随磨以左迴焉。”后以“蚁旋磨”比喻芸芸众生皆由命运摆布。 宋 黄庭坚 《僧景宣相访寄法王航禅师》诗:“一丝不掛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七:“贪夫蚁旋磨,冷官鱼上竹。” 结习(1).佛教称烦恼。《维摩经·观众生品》:“时 维摩詰 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説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孤策独騖,莫知所限;结习纷纶,一随理悟。” 宋 苏轼 《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一:“结习已空从著袂,不须天女问云何。” 清 龚自珍 《观心》诗:“结习真难尽,观心屏见闻。” (2).多指积久难除之习惯。《花月痕》第十回:“所幸诗文嗜好,结习已深,倘得问字学书,当亦三生有幸!”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六:“致她来信说我‘诗人结习未除,幻想太高’。” 尚存现在还存在 办事处的遗迹尚存 鱼蠹亦作“鱼蠧”。1.见“ 鱼蠹 ”。 宋 陆游 《题<明皇幸蜀图>》诗:“老臣 九龄 不可作,鱼蠹蛛丝《金鉴篇》。” 明 高明 《琵琶记·孝妇题真》:“芸叶分香走鱼蠹,芙蓉藏粉养龙宾。” (2).即蠹鱼。 宋 陆游 《题<明皇幸蜀图>》诗:“老臣 九龄 不可作,鱼蠹蛛丝《金鉴篇》。” 明 高明 《琵琶记·孝妇题真》:“芸叶分香走鱼蠹,芙蓉藏粉养龙宾。” (3).借指书卷。 明 彭宗孟 《江上杂疏·江上》:“欲将鱼蠧掷,长此付渔磯。” 一区(1).一个区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足下将谓吾与 墨 不殊,今不辞同有鬼,但不偏守一区,明所当然,使人鬼同谋,幽明并济,亦所以求衷,所以为异耳。”《朱子语类》卷五三:“人君国都如井田样,画为九区,面朝背市,左祖右社,中间一区则君之宫室。” (2).表数量。指一块田地。 汉 刘向 《说苑·反质》:“ 卫 有五大夫,俱负缶而入井灌韭,终日一区。” 元 刘因 《新晴》诗:“埋盆欲学鱼千里,试地先栽芋一区。”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买田一区、屋数楹于 杜曲 。” (3).表数量。指一所宅院。《后汉书·刘盆子传》:“赐宅人一区,田二顷。” 宋 陈师道 《徐氏闲轩》诗:“君寧平世经三釜,我亦东原有一区。”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恰行过一区道院,几处斋堂。” (4).一类;一团。 晋 张华 《鹪鹩赋》:“阴阳陶蒸,万品一区。” 宋 胡宏 《胡子知言·疑义》:“今以天理人欲,混为一区,恐未允当。” 驷马拉一辆车的四匹马 不过(1) ——用在形容词性的词组或双音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很高 那就再好不过了 (2) ——作连词,表示转折,只是 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病人精神还不错,不过胃口还不好 (3) 副词,指明范围;只,仅仅 不过是个小孩子 渊明深远明达。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非渊明弘鉴,则中兴之业,何容易哉?” 翠竹绿竹。 南朝 齐 谢朓 《游后园赋》:“积芳兮选木,幽兰兮翠竹。” 唐 鲍溶 《云溪竹园翁》诗:“硠硠云溪里,翠竹和云生。” 明 何景明 《过马溪田村居》诗:“宛宛清河曲,团团翠竹村。” 叶圣陶 《线下·金耳环》:“绿意弥漫的原野在两旁平转;时时有一丛深树或翠竹一闪而过,标识着那里有村落。” 至乐最高妙的音乐。《庄子·天运》:“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吕氏春秋·制乐》:“欲观至乐,必於至治。”《大戴礼记·王言》:“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 最大的快乐。《庄子·至乐》:“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晋 陆机 《招隐》诗:“至乐非有假,安事浇醇朴。” 明 方孝孺 《赠河南王佥事序》:“遇时而得位者,众人之所慕,非君子至乐之所存也。” 真知真才实学;深刻的哲理;真理 实践出真知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