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春怀十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汪莘 |
释义 | 春怀十首原文绿水绕北户,白日挂南荣。岑楼高中天,引领望咸京。 咸京望不见,远山与云横。 鸾凤邈何许,燕雀巢朱甍。 谷风起将夕,偃月哉生明。 童子焚妙音,稚女弹神筝。 似非今世曲,无乃古人情。 为言且勿弹,吾疾方未平。 诗词问答问:春怀十首的作者是谁?答:汪莘 汪莘春怀十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北户(1).古国名。亦借指南方边远地区。《尔雅·释地》:“ 觚竹 、 北户 、 西王母 、 日下 ,谓之四荒。” 郭璞 注:“ 觚竹 在北, 北户 在南。” 邢昺 疏:“ 北户 者,即 日南郡 是也。 颜师古 曰:‘言其在日之南,所谓北户以向日者。’” 秦 李斯 《琅玡台刻石》:“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 流沙 ,南尽 北户 ,东有 东海 ,北过 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唐 郎士元 《送林宗配雷州》诗:“海雾多为瘴,山雷乍作邻,遥怜 北户 月,与子独相亲。” 清 姚鼐 《圣驾南巡赋》:“圣孝攸崇,推恩庻类, 北户 而北, 穷髮 之南,靡弗欣懌。” (2).向北开的门。 晋 左思 《吴都赋》:“开北户以向日,齐 南冥 於 幽都 。” 唐 宋之问 《冬宵引赠司马承祯》诗:“河有冰兮山有雪,北户墐兮行人絶。” 宋 戴复古 《大热》诗之四:“西照坐东偏,南薰开北户。” 白日(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南荣(1).房屋的南檐。荣,屋檐两头翘起的部分。《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偓佺 之伦,暴於南荣。”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荣,屋南簷也。” 唐 李白 《登瓦官阁》诗:“ 钟山 对北户, 淮水 入南荣。” 王琦 注:“ 应劭 曰:‘荣,屋檐两头如翼也。’ 沉括 《笔谈》:‘荣,屋翼也,今谓之两徘徊,又谓之两厦。’” 金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诗之二:“南荣坐诸郎,课诵所依於。” 清 钱谦益 《龚府君墓志》:“﹝君﹞晚年有末疾,不良于行。扶箯舆,坐南荣,偃曝之暇,与亲知举杯,輒復頽然霑醉。” (2).南方之地。《楚辞·王褒<九怀·思忠>》:“玄武步兮水母,与吾期兮南荣。” 王逸 注:“南方冬温,草木常茂,故曰南荣。” (3).复姓。 周 有 南荣趎 。见《庄子·庚桑楚》。 岑楼高楼。《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楼。” 朱熹 集注:“岑楼,楼之高鋭似山者。” 晋 孙楚 《韩王台赋》:“邈迢遥以亢极,岂岑楼之能加。” 宋 王安石 《哭梅圣俞》诗:“贵人怜公青两眸,吹嘘可使高岑楼。” 清 方文 《雨夜宿徐子九明府署中》诗:“夜夜岑楼立,方知为令艰。” 中天天空;天顶 一轮明月高悬中天 虹亘中天。——《广东军务记》 引领伸直脖子 ,形容殷切期待的样子 如有不嗜 * 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孟子·梁惠王》 武王设朝,士民皆喜;依圣治事,民皆引领。——《武王伐纣平话》 咸京原指 秦 代京城 咸阳 。后人常用以借指 长安 。 唐 李乂 《饯唐永昌》诗:“ 田郎 才貌出 咸京 , 潘子 文华向 洛城 。” 宋 文天祥 《平原》诗:“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 咸京 。” 元 范梈 《题李白郎官湖》诗:“当时郎官奉使出 咸京 ,仙人千里来相迎。” 不见(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远山(1).远处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诗:“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胡鄂公 《北方实录》:“其初也,若新月之腾海,远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晓鶯之婉啼。” (2).形容女子秀丽之眉。 唐 崔仲容 《赠歌姬》诗:“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 文君 远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儿多俊俏,秋波如画口如樱。两道远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胜。”参见“ 远山眉 ”。 鸾凤(1).鸾鸟与凤凰。 汉 刘向 《九叹·远游》:“驾鸞凤以上游兮,从玄鹤与鷦明。”《西京杂记》卷一:“ 武帝 匣上,皆鏤为蛟龙、鸞凤、龟麟之象。”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虽啸旨沦亡,不闻鸞凤之响,而琴引未沫,如听水仙之吟。” (2).比喻贤俊之士。《楚辞·贾谊<惜誓>》:“独不见夫鸞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 王逸 注:“以言贤者亦宜处山泽之中,周流观望,见高明之君,乃当仕也。”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劝君善饮食,鸞凤本高翔。” 陈去病 《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仪真刘光汉》诗:“凄迷鸞凤同罹网,浩荡沧瀛阻远游。” (3).比喻君王。《敦煌曲子词·菩萨蛮》:“良以安国部,金(今)喜迴鸞凤。”《旧唐书·马周传》:“ 太宗 尝以神笔赐 周 飞白书曰:‘鸞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4).比喻美人。 唐 卢储 《催妆》诗:“今日幸为 秦 晋 会,早教鸞凤下妆楼。” (5).比喻夫妇。《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鸞凤之配,虽有佳期;狐兔之悲,岂无同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岂有百岁不拆之鸞凤耶!”参见“ 鸞凤和鸣 ”。 何许什么;哪里 陈留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后汉书·陈留老父传》 不知何许人。——明· 魏禧《大铁椎传》 贾二是何许人,竟敢搞到我的头上来了 燕雀(1) 一种颜色鲜明的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繁殖在亚洲和欧洲北部,冬季向南迁徙,常作为笼鸟 (2) 燕和雀,比喻微贱或器量志向小的人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弃燕雀之小志。——丘迟《与陈伯之书》 朱甍(1).朱红色的屋顶。 唐 李白 《明堂赋》:“皓壁昼朗,朱甍晴鲜。” (2).借指帝王宫室和道院、庙宇等。 宋 陆游 《归三山入秋益凉欣然有赋》:“碧瓦朱甍无杰屋,乌篷画楫有新船。道山顶上虽清絶,万顷烟波始是仙。” 明 何景明 《大梁行》:“万骑千乘空云屯,綺构朱甍不復存。” 明 王錂 《春芜记·瞥见》:“朱甍画栋绕 祗园 ,看云外幡风飘乱。” 张怀奇 《颐和园词》:“朱甍天际集凤凰, 九成 避暑离宫凉。” 谷风(1).东风。《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尔雅·释天》:“东风谓之谷风。” 邢昺 疏引 孙炎 曰:“谷之言穀。穀,生也;谷风者,生长之风也。” 汉 焦赣 《易林·坤之乾》:“谷风布气,万物出生;萌庶长养,华叶茂成。” (2).山谷中的风。《淮南子·天文训》:“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属。”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果毅轻断,虎步谷风。” 清 严允肇 《穆陵关》诗:“萧梢谷风起,岧嵽林光含。” (3).《诗》篇名。(1)《邶风·谷风序》:“《谷风》,刺夫妇失道也。” 清 钱谦益 《外制七·妻郑氏赠安人》:“不徒息《谷风》之刺,庶几歌《伐木》之诗。”(2)《小雅·谷风序》:“《谷风》,刺 幽王 也。天下俗薄,朋友道絶焉。” 唐 孟浩然 《送张子容进士赴举》诗:“无使《谷风》誚,须令友道存。” 谷风,东风。《尔雅·释天》:“东风谓之谷风。” 邢昺 疏引 孙炎 曰:“谷之言穀,穀,生也;谷风者,生长之风也。”《汉书·王莽传下》:“其夕穀风迅疾,从东北来。” 颜师古 注:“穀风,即谷风。” 偃月(1).横卧形的半弦月。《太平御览》卷四引 汉 京房 《易飞候》:“正月有偃月,必有嘉主。” (2).泛称半月形。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寒兰荡》:“田畛细流,入池如偃月。” (3).指额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认为极贵之相。《战国策·中山策》:“其容貌颜色,固已过絶人矣;若乃其眉目准頞权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后,非诸侯之姬也。” 鲍彪 注:“偃月,额骨。”《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相工 茅通 见后,惊,再拜贺曰:‘此所谓日角偃月,相之极贵,臣所未尝见也。’” (4).营阵名。《新唐书·突厥传上》:“大将将兵,柄不得专,一曰为偃月,一曰为鱼丽,三军万夫,环旋翔佯,愰骇之间,虏骑乘之。” 唐 方干 《狂寇后上刘尚书》诗:“纔施偃月行军令,便见台星逼座隅。”参见“ 偃月营 ”、“ 偃月阵 ”。 (5).指 唐 李林甫 的 偃月堂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岳侯追封》:“虽怀 子仪 贯日之忠,曾无其福;卒堕 林甫 偃月 之计,孰拯其寃!” 宋 林景熙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之十:“权臣坐 偃月 ,弃官如飘蓬。”参见“ 偃月堂 ”。 哉生明指农历每月初三日或二日。此时月亮开始有光。《书·武成》:“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 商 ,至于 丰 。” 孔 传:“哉,始也。始生明,月三日。” 孔颖达 疏:“《顾命》传以‘哉生魄’为十六日,则‘哉生明’为月初矣。以三日月光见,故传言‘始生明,月三日’也。此经无日,未必非二日也。生明死魄俱是月初。” 宋 王禹偁 《诅掠剩神文序》:“予隣有右族,藏鏹巨万,每月哉生明之二日旦,必觴醪豆胾以祭於庭。” 宋 陆游 《园中秋夕》诗:“季秋哉生明,风露正凄冷。” 童子(1) (2)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彼童子之师。——唐· 韩愈《师说》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3) 童生,明清科举,凡中举以前,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妙音(1).指歌妓。《战国策·楚策一》:“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 韩 、 魏 、 齐 、 燕 、 赵 、 卫 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 (2).指美妙的乐音。《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傅毅 《七激》:“大师奏操, 荣期 清歌……沉微玄穆,感物悟灵,此亦天下之妙音也。” 明 唐顺之 《跋李怀琳书绝交书后》:“譬如箜篌,非有妙指,不发妙音。”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一到水沸,这头便随波上下,跳舞百端,且发妙音,欢喜歌唱。” 稚女亦作“穉女”。 * ;少女。 南朝 梁武帝 《采菱曲》:“河南稚女珠腕绳,金翠摇首红颜兴。”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呼集羣丑,不论妍媸而迭淫之,虽寡妇穉女亦不免。” 世曲犹言世情。《淮南子·要略》:“知道德而不知世曲,则无以耦万方。” 无乃表示委婉反问。不是;岂不是 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 古人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为言(1).与之说话;与之交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辛 貌丑,妻不为言。” (2).犹为意。《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 贫困,常欺 鲍叔 , 鲍叔 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诈伪之言。为,通“ 伪 ”。《诗·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诗·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胡得焉。” 孔颖达 疏:“人之诈伪之言。” 陈奂 传疏:“古‘为、伪、譌’三字同。《毛诗》本作‘为’,读作‘伪’也。为言即谗言,所谓小行无徵之言也。” 未平(1).未必妥当。《三国志·吴志·顾雍传》“ 顾君 不言,言必有中”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权 曰:‘ 顾公 欢悦,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当重思之。’” (2).没有平息。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