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满庭芳
朝代 元代
作者 马钰
释义

满庭芳原文

伊予同里。
自来交契。
各贪浮名浮利。
总悟无常,物物般般捐弃。
予先别离宁海,又继而、贤来关里。
愿同志,更同心同德,同搜玄理。
慎勿攀援爱念,便宁心宁意,全神养气。
尘世之中,不染不著为最。
殷勤完全功行,常清静、有些消息。
神光灿,泼焰焰焰地,是你真底。

诗词问答

问:满庭芳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问:满庭芳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满庭芳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马钰的名句有哪些?答:马钰名句大全

马钰满庭芳书法欣赏

马钰满庭芳书法作品欣赏
满庭芳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同里

同乡。《逸周书·大武》:“四戚:一内姓,二外婚,三友朋,四同里。”《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卢綰 者, 丰 人也,与 高祖 同里。” 宋 陈师道 《别月华严》诗:“寓世生同里,随方去有情。”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这两位生同里,少同学,长同游,壮同事。”

自来

从来;原来

交契

情谊;交情

人生交契无老少

浮名

虚名。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伊余秉微尚,拙訥谢浮名。” 宋 林逋 《和酬泉南陈贤良高见赠》:“扬袂公车莫相调,浮名应未似身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予絶意浮名,不干寸禄。” 洪深 《现代戏剧导论》八:“望兄莫误于浮名,莫与旧势力握手!”

浮利

(1).浮末之利。指工商之利。 汉 桓宽 《盐铁论·禁耕》:“是以王者不畜聚,下藏於民,远浮利,务民之义,义礼立 * 化上。”

(2).虚浮的利禄。《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硜硜有类沽名者,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乎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 宋 张元干 《蝶恋花》词:“四十归来犹赖早,浮名浮利都经了。”

无常

(1) 佛语。生灭变化不定

法令亡常。(亡通“无”。)——《汉书·李广苏建传》

反复无常

(2) 迷信的人指人将死时勾魂的鬼

(3) 婉辞,指人死

一旦无常

物物

各种东西,各种事物

物物各自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物以与物物争。——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般般

众多貌。 程善之 《拟古》诗:“衣锦返故乡,骑从何般般。”

(1).犹种种,样样,件件。 唐 方干 《海石榴》诗:“亭际天妍日日看,每朝颜色一般般。”《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那 阮三 年方二九,一貌非俗,诗词歌赋,般般皆晓。”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我只怕你助边焚券般般好,却与那节用生财事事违。”

(2).犹斑斑。灿烂多彩。般,通“ 斑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般般之兽,乐我君囿。” 司马贞 索隐:“般般,文彩之皃也。音班。”

捐弃

亦作“ 捐弃 ”。抛弃。《管子·立政》:“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 汉 王褒 《九怀·株昭》:“瓦砾进宝兮,捐弃 隋 和 。”《北齐书·封隆之传》:“逆胡 尒朱兆 ,穷凶极虐,天地之所不容,人神之所捐弃。”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设誓》:“奈捐弃家室,迷恋烟花。” 清 刘大櫆 《吴君墓志铭》:“盖君虽捐弃科名,而其於学问文章未尝须臾怠废。” 丁玲 《母亲》二:“为了孩子们的生长,她可以捐弃她自己的一切。”

见“ 捐弃 ”。

别离

(1) 离别;分离

别离家乡,踏上征途

心知长别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商人重利轻别离。——唐·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2) 》

继而

指接着某件事或行为之后,又接着…(先喝一瓶啤酒,继而又喝了一杯白酒)

关里

指 山海关 以西、 嘉峪关 以东一带地区。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你瞧!这黑油沙土, 关 里的人来了,都说这不是土壤,这是肥料,这里头能出金子,你说重要不重要?”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到 满洲国 干什么?’一个 日本 人操着国语问他,态度当然很蛮横。‘看我父亲和母亲。’‘在 关 里做什么事?’‘ 天津 小饭馆里跑堂。’”

同志

(1) 志趣相同;志向相同

自有国同志者在。——清· 林觉民《与妻书》

和他同志的多得很

(2) 指志趣相同的人

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红楼梦》

四卿及同志。——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为共同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特指同一个政党的成员

党员同志

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4) 某些国家人民彼此之间的通称

同志,你的帽子掉了

同心同德

心、德:都指思想认识。思想认识一致、行动一致

玄理

(1) 深奥、玄妙的的道理

(2) 魏晋玄学推崇的道理

攀援

(1) 抓住或依附他物而移动

(2) 援引提拔;支持。援用,引用

(3) 追随,依附

便宁

(1).安宁。《墨子·天志中》:“百姓皆得煖衣饱食,便寧无忧。”

(2).指安适,宁帖。《文子·九守》:“圣人诚使耳目精明玄达,无所诱慕,意气无失,清浄而少嗜欲,五藏便寧,精神内守形骸而不越……祸福之间何足见也!”

宁意

使之安心。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君幼有嘉表,克岐克嶷,不见异物,习与性成。孝于二亲,养色寧意,蒸蒸雍雍,虽 曾 、 閔 、 颜 、 莱 ,无以尚也。”

养气

(1) 培养品德;涵养意志

(2) 儒家指修养心中的正气;道家指炼气。即培养先天的元气

尘世

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间,现实世界

殷勤

(1) 情意深厚

鞠养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热情周到

殷勤的服务员

(3) 勤奋

殷勤小心

(4) 礼物

日后致殷勤

全功

(1).功业完美,泽被万物。《列子·天瑞》:“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张湛 注:“全,犹备也。” 唐 韩愈 《杏花》诗:“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

(2).完满的功业。 三国 魏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幸蒙国朝将泰之运,荡平天下,怀集异类,喜得全功。” 明 唐顺之 《公移·牌》:“又据报 崇明 沙上有续到贼船十六隻,登岸烧劫,乃是天心助顺,使此贼送死,輳成诸将全功也。”

(3).谓成就功业。《水浒传》第一一九回:“已知将军边塞劳苦,损折弟兄。今已全功,实为万幸。”

(4).保全身心之功。 元 麻革 《为乔子寿》诗:“守身为大节,寡欲是全功。”

清静

安静;不嘈杂

清静过日而已。——清· 林觉民《与妻书》

清静的地方

有些

(1) 有的

有些有蹼足,有些有利爪

(2) 有一些,稍微

有些失望

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神光

(1).神异的灵光。《楚辞·王逸<九思·哀岁>》:“神光兮熲熲,鬼火兮荧荧。”原注:“神光,山川之精能为光者也。”《汉书·郊祀志下》:“ 西河 筑 世宗庙 ,神光兴於殿旁,有鸟如白鹤,前赤后青。” 宋 苏轼 《谷庵铭》:“谷庵之中空无物,非独无应亦无答,洞然神光照毫髮。” 明 唐顺之 《冬至南郊》诗:“神光人共见,天语帝亲闻。” 刘大白 《爱》诗:“如其你愿长住在我底爱里,我用我满心的爱底神光,笼罩着你。”

(2).精神;神采。《素问·本病论》:“神既失守,神光不聚。”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徙倚傍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张国相 ﹞年八十餘,犹演《宗泽缴印》,神光不衰。”

(3). 汉 代宫名。《文选·扬雄<羽猎赋>》:“啾啾蹌蹌,入西园切 神光 。”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 神光 ,宫名也。”

焰焰

亦作“燄燄”。1.火苗初起貌。《书·洛诰》:“无若火始燄燄,厥攸灼叙,弗其絶。”《孔子家语·观周》:“焰焰不灭,炎炎若何!” 宋 司马光 《上庞副枢论贝州事宜书》:“夫炎炎不絶,焰焰奈何!当事之微,治之易耳;时至不为,祸如发机。” 明 方孝孺 《过宁陵县学》诗:“滔滔未有艾,燄燄安所从?”

(2).火焰炽烈貌。 北周 庾信 《灯赋》:“辉煇朱烬,焰焰红荣。” 唐 元稹 《董逃行》:“ 董 逃 董 逃 董卓 逃,揩鏗戈甲声劳嘈。剜剜深脐脂焰焰,人皆数叹曰: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吓杀员外,慌忙走来时,只见焰焰地烧着。”

(3).明亮貌;鲜明貌。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明星燄燄,不临 太丘 之前;暮雨沉沉,不散 巫山 之曲。” 唐 王毂 《苦热行》:“ 祝融 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宋 范仲淹 《览秀亭》诗:“焰焰众卉明,袞袞新泉流。” 宋 叶适 《奉赋成都新园咏归堂》之一:“沃沃葵莧畦,焰焰棠杏坞。” 宋 朱弁 《炕寝三十韵》:“飞飞涌玄云,燄燄积红玉。”

(4).炎热貌。 唐 杨巨源 《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诗:“爀爀沸泉壑,燄燄燋砂石。” 宋 梅尧臣 《和江邻几景德寺避暑》:“铁城何燄燄,铁牀亦彤彤。”

(5).形容气势盛貌。 金 元好问 《登封令薛侯去思颂》:“羣小焰焰,如棼丝,如沸糜,殆若不復能措手者。” 金 元好问 《赠修端卿张去华韩君杰三人》诗之六:“异时三客俱焰焰,人伦东国吾无慙。”

焰地

见“ 焰慧地 ”。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7 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