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寄监利司空学士
朝代 唐代
作者 齐己
释义

寄监利司空学士原文

诗家为政别,清苦日闻新。
乱后无荒地,归来尽远人。
宽容民赋税,憔悴吏精神。
何必河阳县,空传桃李春。

诗词问答

问:寄监利司空学士的作者是谁?答:齐己
问:寄监利司空学士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寄监利司空学士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齐己的名句有哪些?答:齐己名句大全

齐己寄监利司空学士书法欣赏

齐己寄监利司空学士书法作品欣赏
寄监利司空学士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841-7

参考注释

诗家

(1).研究《诗经》的专家。 汉 王充 《论衡·谢短》:“问《诗》家曰:‘《诗》作何帝王时也?’”

(2).犹诗人。 唐 杜甫 《哭李尚书》诗:“史阁行人在,诗家秀句传。” 元 吴莱 《浦阳十景·南江夕照》诗:“偶出官桥倚落曛,诗家触景谩纷纷。”《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而 凌云山 的雄秀更打动过 宋 代诗家 苏东坡 。”

为政

(1).治理国家;执掌国政。《诗·小雅·节南山》:“不自为政,卒劳百姓。”《左传·宣公元年》:“於是 晋侯 侈, 赵宣子 为政,骤諫而不入,故不竞於 楚 。”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商调曲一》:“ 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 。”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臺諫外,未尝与羣臣接,然天下不以为非者,以谓垂帘之际,不得不尔也。” 清 姚鼐 《<左传补注>序》:“ 魏献子 合诸侯,干位之人,而述其为政之美,词不恤其夸。”

(2).指执政者。《仪礼·大射》:“﹝司射﹞自阼阶前曰:‘为政请射。’” 郑玄 注:“为政谓司马也。司马,政官,主射礼。”

(3).处理政事。 唐 宋之问 《送许州宋司马赴任》诗:“当闻力为政,遥慰我心愁。” 唐 岑参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诗:“应须力为政,聊慰此相思。”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为政不相师友》:“公虽受知于 文端 ,而为政不相师友,一切听从民便。”

(4).做主。《左传·宣公二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七:“盖金微,不能为政,但随气所胜,革化而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小娘子不肯自草草,得舅为政,方此意慊得。”

(5).作宫。《论语·为政》:“子奚不为政?”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他日,妻谓生曰:‘子岂不思为政乎?’” 明 宋濂 《赵侯神道碑铭》:“士君子能建治功於隆平之日,而或不能保大节於危难之时,盖为政以及物者易,而杀身以成仁者难。” 清 汪懋麟 《送劳书升之任黔中》诗之三:“时艰为政好,地逈得官閒。”

清苦

(1).守贫刻苦。《东观汉记·鲍宣妻传》:“ 宣 尝就 少君 父学,父奇其清苦,以女妻之。”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昔 回 宪 以清苦称高, 陈平 以无金免危。” 明 唐顺之 《与吕通竹屿书》:“执事佐郡六年,清苦直方之节,众共知之。”

(2).贫苦。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许国 ﹞敝衣糲食,环堵萧然,盖清苦之士也。”《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父亲太守公是个清官,当初在任上时,过些清苦日子。” 马少波 《一朵冬天开的花》:“诗人的生活很清苦。”

(3).诗文清峻寒苦。 宋 范仲淹 《唐异诗序》:“诗家者流,厥情非一,失志之人其辞苦,得意之人其辞逸……如 孟东野 之清苦, 薛许昌 之英逸。” 宋 王谠 《唐语林·品藻》:“先是 李补闕 林宗 、 杜殿中 牧 ,与 白公 輦下较文,具言 元 白 体舛杂,而为清苦者见嗤,因兹恨也。” 清 顾嗣立 《寒厅诗话》:“四灵以清苦为诗,以洗 黄 陈 之恶气象、狞面目。”

无荒

谓不废乱(政事)。《诗·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郑玄 笺:“荒,废乱也。良,义也。君之好义,不当至於废乱政事。”《文选·陆机<短歌行>》:“短歌有咏,长夜无荒。” 李周翰 注:“言虽歌咏乐饮,无得废於政事。”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远人

(1) 疏远的人

(2) 远处的人

宽容

(1) 宽厚能容忍

(2) 包涵;原谅;不计较

民赋

人民所纳的赋税。《汉书·食货志上》:“顺於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明 高启 《赠杨荥阳》诗:“官庖尽炊藜,民赋半输绢。”

憔悴

(1) 黄瘦;瘦损

憔悴孤虚。——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形容憔悴

憔悴了许多

(2) 枯萎;凋零

花有点憔悴

(3) 困顿

漂沦憔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生民憔悴

(4) 烦恼

何苦将钱去买憔悴,白折了五百两银子,又送了五条性命。——《二刻拍案惊奇》

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河阳

古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孟县西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10: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