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独立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陆游 |
释义 | 独立原文独立柴荆外,颓然一秃翁。乱山吞落日,野水倒寒空。 忧患工催老,飘零敢讳穷?渔歌亦何恨,凄断满西风。 诗词问答问:独立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陆游独立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独立(1) 单独的站立 独立寒秋。——毛 * 《沁园春·长沙》 (2) 不依靠他人 独立生活 (3)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独立(不依靠他人)国独立(自主)。——清·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文集》 (4)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 独立营(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 (5) 孤立无依 茕茕独立 柴荆(1).做柴用的小木。 唐 杜甫 《晨雨》诗:“暂起柴荆色,轻霑鸟兽羣。” 仇兆鳌 注:“柴荆,小木。”一本作“ 紫荆 ”。 清 方文 《穷冬六咏·无薪》:“依人斩蒿艾,无处拾柴荆。” (2).指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 唐 白居易 《秋游原上》诗:“清晨起巾櫛,徐步出柴荆。” 宋 王安石 《送赞善张君西归》诗:“柴荆雀有罗,公子数经过。” 清 白华山人 《<十洲春语>序》:“今晨初霽,予方畚掘拥土,周匝樊槿,啄啄然闻有叩柴荆者。” (3).借指村舍。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恭承古人意,促装反柴荆。” 唐 温庭筠 《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诗:“一水悠悠隔 渭城 , 渭城 风物近柴荆。”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春风桃李遍柴荆,花馆琴书不絶吟。” 颓然(1) (2) 寂静;寂然 (3) 衰老的样子 颓然老矣 一个颓然的希望 秃翁贬指年老而无官势的人。亦用以自嘲。《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召 韩御史大夫 载,怒曰:‘与 长孺 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秃老翁,言 婴 无官位扳援也。” 宋 陆游 《夏日杂题》诗之七:“憔悴衡门一秃翁,回头无事不成空。” 落日夕阳 野水(1).野外的水流。《管子·侈靡》:“今使﹝民﹞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 唐 韩愈 《宿神龟招李二十八冯十七》诗:“荒山野水照斜暉,啄雪寒鸦趁始飞。” 元 黄庚 《约王琴所不来舟中偶成》诗:“篱落鷄欲栖,野水牛已渡。” (2).指非经人工开凿的天然水流。 唐 裴度 《白二十侍郎有双鹤在洛下余西园多野水长松可以栖息遂以诗请之》:“且将临野水,莫闭在樊笼。”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建康贫者》:“内臣 张琪 果园中多荒秽,亦有野水。” 清 施闰章 《过湖北山家》诗:“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 忧患忧虑、祸患 生于忧患。——《孟子·告子下》 飘零(1) (花叶等)凋谢脱落;飘落 黄叶飘零 (2) 比喻漂泊流落 讳穷谓嫌憎困厄潦倒。《庄子·秋水》:“ 孔子 曰:‘来!吾语汝。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成玄英 疏:“讳,忌也,拒也。穷,否塞也。” 宋 陈师道 《五子相送至湖陵》诗:“中年患别多作别,早日讳穷常得穷。” 清 孙枝蔚 《岁暮寓中遣怀》诗之四:“之子知宜室,吾家不讳穷。” 渔歌打鱼人唱的歌 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亦何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凄断谓极其凄凉或伤心。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风流响和韵,哀怨声悽断。”《南史·王神念传》:“﹝ 杨白花 ﹞改名 华 ,来降。 胡太后 追思不已,为作《杨白花歌辞》,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蹄歌之,声甚悽断。” 宋 刘过 《念奴娇·七夕》词:“老怀悽断,夜凉知共谁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夜阑秉烛,方復悽断。” 犹凄绝。 宋 苏舜钦 《尹子渐哀辞》序:“与之剧饮,则必作《薤露》长歌,举音凄断,坐中不忍闻。” 金 元好问 《洛阳古城晞阳门早出》诗:“微吟诉行役,凄断不成章。”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字字凄断,却浑雅不激烈。” 犹凄绝。 宋 晏几道 《浣溪沙》词:“午醉西桥夕未醒,雨花凄断不堪听,归时应减鬢边青。” 宋 毛滂 《烛影摇红·送会宗》词:“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 西湖 畔。” 西风(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