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次韵道潜见寄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苏辙 |
释义 | 次韵道潜见寄原文萧萧华发映衰容,惭愧高僧叹不逢。游宦终身空处处,尘埃何日退重重。 已甘憔悴鸡群鹤,犹胜劬劳旱岁龙。 回首不堪膏火热,试求甘露洒青松。 诗词问答问:次韵道潜见寄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苏辙次韵道潜见寄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萧萧(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华发斑白的头发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惭愧(1) 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2) 幸运,侥幸 那王俊得知这个消息,叫声惭愧,幸而预先走脱了。——《荡寇志》 高僧道行修炼达到较高水平的僧侣 游宦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 终身(1) 今生今世;此生;毕生相关 终身几无可问。——清· 刘开《问说》 重昏而终身。——《楚辞·屈原·涉江》 乐岁终身饱。——《孟子·梁惠王上》 (2) 又 乐岁终身告。 处处(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尘埃(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何日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重重(1) 很多层 重重围住 (2) 许多 矛盾重重 (3) 充满 烦恼重重 憔悴(1) 黄瘦;瘦损 憔悴孤虚。——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形容憔悴 憔悴了许多 (2) 枯萎;凋零 花有点憔悴 (3) 困顿 漂沦憔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生民憔悴 (4) 烦恼 何苦将钱去买憔悴,白折了五百两银子,又送了五条性命。——《二刻拍案惊奇》 鸡群鹤比喻一般之中的突出者。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 王戎 曰:‘ 嵇延祖 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羣。’” 宋 楼钥 《题赵尊道渥洼图》诗:“中间名种鸡羣鹤,无復瘦疮乌暮啄。” 劬劳劳累;劳苦。《诗·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后汉书·胡广传》:“臣等窃以为 广 在尚书,劬劳日久。” 明 高明 《琵琶记·书馆悲逢》:“你为我受烦恼,你为我受劬劳。” 李大钊 《“五一”MayDay运动史》:“起!起!!起!!!劬劳辛苦的工人。” 回首(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不堪(1) 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忙碌不堪 疲备不堪 (2) 坏到极点 那饭菜都系不堪之物。——《红楼梦》 膏火(1).照明用的油火。 南朝 梁 何逊 《为衡山侯与妇书》:“心如膏火,独夜自煎。” 宋 苏轼 《上元夜》诗:“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復举膏火,松间见层层。”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重贬》:“相逢顷刻时,离情又催,心如膏火有谁知。” 清 方文 《穷冬六咏·无油》:“坐不惜膏火,愁随更漏长。” (2).特指夜间读书用的灯火。因亦借指勤学苦读。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不是无膏火,劝郎勤六经。” 宋 苏轼 《送蜀僧去尘》诗:“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三年膏火,冀博一第,不图竟落孙山。” (3).指供学习用的津贴。《明史·杨爵传》:“兄为吏,忤知县繫狱。 爵 投牒直之,并繫。会代者至, 爵 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红楼梦》第九回:“凡族中为官者,皆有帮助银两,以为学中膏火之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他在局里,却还是当一个学生的名目,一个月才四吊钱的膏火,你叫他怎么够用啊!” 梁启超 《辛亥革命的意义》:“前 清 末年办学堂,学费膳费书籍费,学堂一揽干包,还倒贴学生膏火。” 甘露甜美的雨露 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青松青翠的松树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