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杂咏一百首伏生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刘克庄 |
释义 | 杂咏一百首伏生原文偶脱骊山厄,龙钟九十馀。谁知汉掌故,传得不全书。 诗词问答问:杂咏一百首伏生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刘克庄杂咏一百首伏生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骊山在 陕西省 临潼县 东南,因古 骊戎 居此得名。是著名的游览、休养胜地。又名 郦山 。《汉书·刘向传》:“ 秦始皇 葬於 驪山 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餘丈,周回五里有餘。” 唐 张说 《应制奉和》:“ 汉 家行树直 新丰 , 秦 地 驪山 抱温谷。” 清 陈维崧 《满庭芳·距汝州四十里山有温泉相传为唐武后幸洛时浴处》词:“凄然也, 驪山 浴馆,一样野花稠。” 龙钟(1) 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也指潦倒不得志的样子 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李端《赠薛戴》 老态龙钟 (2) 另指湿漉漉的样子 九十(1).泛指多数。《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縭,九十其仪。” 郑玄 笺:“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诗·小雅·无羊》:“九十其犉。” 郑玄 笺:“今乃犉者九十头,言其多矣。” (2).指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九十行带索,飢寒况当年。”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花翁之什见招因次韵酬之》:“九十携锄傴僂翁,小园幽事尽能通。” (3).谓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陈陶 《春归去》诗:“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九十春光一梦醒,江南无数乱峯青。” 掌故历史上的制度、文化沿革以及人物事迹等 孝文、 孝武因袭掌故,未遑讲试。——《史记·龟策列传》 得不能不;岂不。《史记·秦本纪》“伐 南山 大梓” 司马贞 索隐引《录异传》:“ 秦 若使人被髮,以朱丝绕树伐汝,汝得不困耶?”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志忠 晚乃谬计耳,其初立朝,得不为贤相乎?”《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 司马懿 所擒乎?” 全书(1).内容完整,并无残缺的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但既残缺,非復全书。” 宋 曾巩 《<新序>目录序》:“ 刘向 所集次《新序》三十篇; 隋 唐 之世,尚为全书,今可见者十篇而已。” (2).指整部书。 清 康熙 《御制<佩文韵府>序》:“於五十年十月全书告成,共一百零六卷,一万八千餘页。” (3).由许多人合编的丛书。如:《四库全书》。 (4).指一人的全集。如:《曾子全书》。 (5).就某一专题进行全面阐述所编次的书。如:《农政全书》。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