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庾亮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徐钧 |
释义 | 庾亮原文戒君刻薄议申韩,老子申韩岂二端。横势始辞终复擅,异端每向遁辞看。 诗词问答问:庾亮的作者是谁?答:徐钧 徐钧庾亮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刻薄(1) 待人处事挑剔、无情 那个人为人奸狡诡谲,残忍刻薄 刻薄话 (2) 克扣 实知留后,刻薄军士衣食,军士怨叛。——《旧唐书·李实传》 申韩(1). 战国 时法家 申不害 和 韩非 的并称。后世以“申韩”代表法家。亦以称 申 韩 之学。《史记·李斯列传》:“若此然后可谓能明 申 韩 之术而脩 商君 之法。”《后汉书·酷吏传·樊晔》:“政严猛,好 申 韩 法,善恶立断。” 清 姚鼐 《闻香茝兄擢广东按察使却寄二十韵》:“政竝褒 召 杜 ,道必闭 申 韩 。” (2).借指酷法。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七:“自 秦 垂暴法,於 会稽 刻石, 宋 儒煬之,妄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瞽説,直於家施 申 韩 ,闺闥为岸狱。” 老子(1) 父亲 (2) 老年男子的自称。即老夫 老子不吃你这一套 二端(1).两种主意。《战国策·东周》:“ 西周 之欲入寳,持二端。” 鲍彪 注:“言东兵急则入,不急则已。” (2).气与魄。《礼记·祭义》:“二端既立,报以二礼。” 孔颖达 疏:“二端既立者,谓气也魄也,既见,乃更立尊名云鬼神也。” (3).事物的两个方面。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二端》:“《春秋》至意有二端,不本二端之所从起,亦未可与论灾异也。” (4).两个或两种人物。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未深思於五难,先自擅於二端。” 倪璠 注:“二端,帝常自比 诸葛 桓温 ,唯 张纘 许焉。是二端。又曰:‘我韜於文士,愧於武人。’亦是二端。” 横势指 战国 时代连衡的形势。《晋书·皇甫谧传》:“ 苏子 出而六主合, 张仪 入而横势成。” 终复终而复始,谓循环相继。《国语·周语下》:“和平则久,久固则纯,纯明则终,终復则乐。” 韦昭 注:“终,成也。终復,终则復奏故乐也。”《管子·山权数》:“如日月之终復,此长有天下之道,谓之准道。” 异端(1) 异常的吉兆。现多指自认为正统者对异己的思想、理论的称呼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朱熹集注:“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 焦循补疏:“各为一端,彼此互异。” (2) 古代儒家称其他学说、学派为异端 遁辞(1) 因为故意躲闪或掩饰错误、或者由于理屈词穷或不愿以真意告诉他人时,用来搪塞的话 遁辞知其所穷。——《孟子·公孙丑》 (2) 也作“遁词” 遁词巧辩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