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理笙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卓英英 |
释义 | 理笙原文频倚银屏理凤笙,调中幽意起春情。因思往事成惆怅,不得缑山和一声。 诗词问答问:理笙的作者是谁?答:卓英英 全唐诗:卷863-5 参考注释银屏(1) 电视 * 的荧光屏 银屏内外 (2) 又称“荧屏” 凤笙(1).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笙》:“《世本》:‘ 随 作笙。’长四寸、十二簧、像凤之身,正月之音也。”后因称笙为“凤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昔 王子晋 好吹凤笙,招延道士与 浮丘 同游 伊 洛 之浦。” 唐 韩愈 《谁氏子》诗:“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 萧史 。” 明 何景明 《吕黄门画竹歌》:“龙盘嶰谷山中石,更待 伶伦 截凤笙。” (2).指笙曲。 宋 张先 《虞美人》词:“凤笙何处高楼月,幽怨凭谁説。” 调中中医用语。调和中焦阻塞。《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七·麻仁丸》“治肠胃燥热”集注引《本草》:“润可去燥。是以麻仁为君,杏仁为臣。枳实破结,厚朴泻满,故以为佐。芍药调中,大黄通下,故以为使。” 幽意(1).幽深的思绪。 南朝 梁 江淹 《灯夜和殷长史》:“客子依永夜,寂寞幽意长。” (2).幽闲的情趣。 唐 方干 《詹碏山居》诗:“无人会幽意,来往在烟霞。” * 《挽陈毅同志》诗:“皓月无幽意,清风有激情。” 春情(1) 男女相互爱恋的感情;春心 (2) 春天的景致或意趣 往事从前的事情 往事历历在目 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羁旅而无友生,惘怅兮而私自怜。——《楚辞·九辩》 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三国演义》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不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缑山即 缑氏山 。指修道成仙之处。 唐 白居易 《吴兴灵鹤赞》:“ 辽水 一去, 緱山 不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负》:“ 薛能 尚书题集后曰:‘纵有 緱山 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因此上 箕山 掛瓢, 緱山 弄簫。”参见“ 緱氏山 ”。 和一亦作“ 和壹 ”。和合一致;和睦同心。《书·咸有一德》:“其难其慎,惟和惟一。”《礼记·三年问》:“上取象於天,下取法於地,中取则於人,人之所以羣居和壹之理尽矣。”《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故国内和一,大小勠力。”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五:“我们却只是决心要随‘自然’前进--不创造自创造,不和一自和一。”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