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赠河南诗友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张乔 |
释义 | 赠河南诗友原文山东令族玉无尘,裁剪烟花笔下春。不把瑶华借风月,洛阳才子更何人。 诗词问答问:赠河南诗友的作者是谁?答:张乔 张乔赠河南诗友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639-32 参考注释山东中国东部沿海的省,简称鲁。面积15.3万平方公里,人口8493 万(1990),省会济南。山东工农业总产值居全国前列,经济作物花生、棉花、烟草居 全国前列,烟台苹果,肥城桃,平度葡萄久有盛名。胜利油田及由此发展的石油化工在国内占重要地位。是全国重要黄金产地 令族指名门世族。 晋 陶潜 《赠长沙公族祖诗》:“於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唐 王勃 《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爰有县令 柳边 , 河东 令族, 大业 之年,来光上邑。” 无尘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 崔橹 《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 杜荀鹤 《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 裁剪(1) 裁割剪开 裁剪衣服 (2) 指事情的斟酌取舍;指诗文的润色修饰 烟花(1) 即烟火(也叫焰火),一种燃放时能发出各种颜色的火花而供观赏的东西 (2) 娼妓 我怕你迷恋烟花,堕你进取之志。——《元曲选》 笔下(1) 指文章的写作 笔下生花 (2) 指写文章时作者的措词和用意 笔下留情 瑶华亦作“瑶花”。1.玉白色的花。有时借指仙花。《楚辞·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王逸 注:“瑶华,玉华也。” 洪兴祖 补注:“説者云:瑶华,麻花也,其色白,故比於瑶。此花香,服食可致长寿,故以为美。” 唐 陈子昂 《东征至淇门答宋参军之问》诗:“碧潭去已远,瑶花折遗谁?” 元 王恽 《平湖乐·寿李夫人》曲:“洞里瑶华自高韵,八千春,裊烟已报长生信。”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而诗之精深华妙,异境日辟,如游海岛,仙山楼阁,瑶花縞鹤,无非珍奇矣。” (2).喻指霜、雪。 唐 张九龄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诗:“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宋 柳永 《望远行》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 明 高棅 《赋得罗浮霜月怀二逸人》诗:“海国梅始白,飞霜动鸣鐘……百里皆瑶华,千林閟幽风。” (3).指美玉。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故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丹鍔不淬,则纯鉤之劲不就。” 晋 王嘉 《拾遗记·周》:“﹝ 成王 ﹞四年, 旃涂国 献凤雏,载以瑶华之车,饰以五色之玉,驾以赤象,至於京师。” 唐 元稹 《和东川李相公慈竹十二韵》:“慈竹不外长,密比青瑶华。” (4).比喻诗文的珍美。亦用以对人诗文的美称。 唐 储光羲 《酬李处士山中见赠》诗:“引领迟芳信,果枉瑶华篇。” 唐 岑参 《敬酬杜华淇上见赠》诗:“赖蒙瑶华赠,讽咏慰怀抱。” 唐 许浑 《酬李当》诗:“知有瑶华手自开,《巴人》虚唱懒封回。” (5).“ 瑶华圃 ”的省称。为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巧探》:“一自残雪飞画栋,蚤罢瑶华梦。” 明 汤显祖 《紫箫记·边思》:“流照 伏波 营,飞入瑶华境。”参见“ 瑶华圃 ”。 风月(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洛阳才子原指 汉 贾谊 ,因其是 洛阳 人,少年有才,故称。后泛称 洛阳 有文学才华的人。语出 晋 潘岳 《西征赋》:“ 终童 山东 之英妙, 贾生 洛阳 之才子”。 唐 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诗之三:“ 洛阳 才子謫 湘川 , 元礼 同舟月下仙。” 王琦 注:“﹝ 洛阳 才子﹞,谓 贾谊 也。 贾至 亦 河南 洛阳 人,故以 谊 比之。” 前蜀 韦庄 《菩萨蛮》词:“ 洛阳 城里春光好, 洛阳 才子他乡老。”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