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迁居汝南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苏辙 |
释义 | 迁居汝南原文我昔还自南,从此适旧许。再岁常杜门,壁观无与语。 何人自惊顾,未听即安处。 亟逃颍州籍,来贯汝南户。 妻孥不及将,童仆具樽俎。 身如孤栖鹊,夜起三绕树。 故人乐安生,风节似其父。 忻然暂一笑,舍我西南去。 去已还闭门,时作野田步。 萧条古僧舍,遗像得颜鲁。 精神凛如生,今昔吾与女。 已同羁穷厄,但脱生死怖。 幸世方和平,有土非寇虏。 春寒烧黄茅,昼饭煮青茹。 何必潩上田,幸此足粳稌。 归心念狂简,裁制时已莫。 诗词问答问:迁居汝南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参考注释从此(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杜门闭门 光退门闾,杜门自守。——《汉书·孙光传》 而又剪发杜门。——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壁观佛教语。大乘虚空宗的修行方法。《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初祖菩提达磨大师》:“﹝大师﹞寓止于 嵩山 少林寺 ,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测之,谓之壁观婆罗门。”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三节:“ 菩提达磨 所修是大乘虚空宗的禅法,称为壁观。意思是外息诸缘,内心无惴,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无与(1).不给予。《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亷;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法苑珠林》卷六:“无取无与,无我所心;脱欲所须,便可提去。” (2).犹不跟,不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 王太常 ﹞生子 元丰 ,絶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因而乡党无与为婚。” 不参预;不相干。《左传·襄公十四年》:“詰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汉书·张汤传》:“ 汤 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 汤 无与也,不谢。” 颜师古 注:“与读曰豫。无豫,谓不干其事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此言为善则预,为恶则去……凡损於物,皆无与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赵康敏》:“公子孙自不肖,不能守此业;此宅且数易主人,与某无与。”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民声寂寥,羣志幽閟,岂以为匹夫无与于天下,尚如戴朔北之虏也。” 惊顾惊慌地回头张望。 宋 苏辙 《和子瞻司竹监烧苇园因猎园下》:“黄狐惊顾啸儔侣,飞鸟先起如苍鹰。” 即安犹就枕。指休息。《国语·鲁语下》:“士朝而受业,书而讲贯,夕而习復,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 南户即南门。《史记·秦始皇本纪》“南至北嚮户” 裴骃 集解引 刘逵 曰:“日南之北户,犹日北之南户也。” 明 董越 《朝鲜赋》:“ 天池 殆其南户, 靺鞨 为其北门。”参见“ 南门 ”。 妻孥妻子和儿女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诗·小雅·常棣》 不及(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几年前 (2) 赶不上,来不及 躲避不及 后悔不及 (3) 够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为对风采的描绘…,这部书是其他任何书都不及的 童仆(1) 家中侍候主人的孩童和仆人 (2) 男仆 樽俎(1).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越樽俎以代无知之庖,舍绳墨而助伤手之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辞了 法聪 ,别了夫人,把樽俎收拾起。” (2).指宴席。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 仲尼 闻之曰:‘夫不出於樽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 晏子 之谓也,可谓折衝矣。’” 宋 王安石 《寄郎侍郎》诗:“久愿作公樽俎客,恨无三亩斲蓬蒿!” 陈毅 《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看我公樽俎折强权,期赢获。” 孤栖独居。多指男女分居或失去配偶。 三国 魏 曹丕 《寡妇》诗:“徒引领兮入房,窃自怜兮孤栖。愿从君兮终没,愁何可兮久怀。” 唐 李白 《把酒问月》诗:“白兔擣药秋復春, 姮娥 孤栖与谁隣?”《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尊閫既已夭逝,料无起死回生之理……况在家无聊,未免有孤栖之嘆。” 明 屠隆 《昙花记·公子思亲》:“父既远游访道,母亦矢志孤栖。” 故人(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乐安犹安乐。 汉 焦赣 《易林·乾之大有》:“上帝之生,福祐日成,修德行惠,乐安且寧。” 风节风骨节操。《三国志·魏志·王凌毌丘俭等传论》:“ 王凌 风节格尚, 毌丘俭 才识拔干。” 宋 苏轼 《哭刁景纯》诗:“文章餘 正始 ,风节贯华皓。” 明 归有光 《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 赵先生 独申大义,至廷駡阿党,风节凛然。”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季 汉 风节上軼 商 周 , 魏武 虽任刑法,所用将士愍不畏死,而帷幄之中参豫机要者, 钟 陈 二 荀 皆刚方晈白士也。” 忻然喜悦貌;愉快貌。《史记·周本纪》:“ 姜原 出野,见巨人跡,心忻然説,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夫会宾盈堂,酒酣奏琴,或忻然而欢,或惨尔而泣。” 宋 司马光 《送李公明序》:“ 光 忻然服其言,益知贤者所存,固非庸人所能及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技》:“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 李 忻然,即各交臂作势。” 西南(1) 西南方 其西南诸峰。——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指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 已还以后;以来。 唐 白居易 《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并序》:“自 天宝 已还,山东士人,皆改葬两京,利於便近。” 唐 陈鸿 《长恨歌传》:“揖方士,问‘皇帝安否’,次问 天宝 已还事。”《旧唐书·吐蕃传论》:“自 秦 汉 已还,载籍大备,可得而详也。” 时作犹时兴。《儒林外史》第二八回:“而今时作,这些盐商头上戴的是方巾,中间定是一个水晶结子。”参见“ 时兴 ”。 野田犹田野。《南齐书·祥瑞志》:“ 永明 二年八月, 梁郡 睢阳县 界野田中获嘉禾,一茎二十三穗。”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二:“得意苟为乐,野田安足鄙。” 清 魏源 《京口琴娘曲》:“野田积水 淮 南道,日乞穷途夜青草。” 萧条经济成长退缩 经济萧条 僧舍(1).僧人的住所。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暖香满室如春》:“ 宝云溪 有僧舍,盛冬若客至,则燃薪火,暖香一炷,满室如春。” (2).指寺院。 宋 真山民 《晓行山间》诗:“僧舍在何许?隔林鐘磬清。” 清 阎尔梅 《锦屏山》诗:“渔林乌柳围金橘,僧舍香楠荫铁蕉。” 遗像死者生前的照片或画像 精神(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凛如犹凛然。令人敬畏;严肃。《新五代史·唐臣传·周德威》:“其状貌雄伟,笑不改容,人见之,凛如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秀曼都雅,世罕其匹,见 生 不甚避,而意凛如也。” 清 王韬 《瓮牖馀谈·专重天算》:“近代如 徐君青 、 戴鹤士 两先生,崛兴于 浙 ,卓然成为大家,见危授命,大节凛如。” 今昔现在和过去 不知今昔是何年 今昔对比 同羁亦作“ 同覊 ”。1.一同客居他乡的人。 北周 庾信 《夫子见程生赞》:“清扬共美,贤圣同覊。” (2).指一同羁留、停留。 穷厄亦作“ 穷戹 ”。亦作“ 穷阨 ”。穷困;困顿,不亨通。《汉书·苏武传》:“ 丁令 盗 武 牛羊, 武 復穷厄。”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 张氏 既失钩,渐渐衰耗;而 蜀 贾亦数罹穷厄,不为己利。”《北史·祖莹传》:“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戹,以命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阨之人,侥倖得志於一时。” 清 曾国藩 《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虽孤嫠卑贱,必引而翼之,愈穷阨,愈礼敬与钧。” 脱生旧时传说人或精怪死后,灵魂投胎转生,称为“脱生”。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明肃章献 尝自言梦 周王 祐 来告,将脱生 荆王 宫中。” 元 谷子敬 《城南柳》楔子:“俺两箇都是妖物……知它几时能勾脱生?”《醒世姻缘传》第八回:“那 晁住 媳妇原是个凿木马脱生的。” 梁斌 《红旗谱》六:“下辈子再脱生的时候,先问问阎王爷,他要叫我脱生个女人,我宁愿永在阴间做鬼。” 和平(1) (2) 非暴力的;不通过战争方式的 采取和平战略 (3) 指没有敌对、争端或骚乱的 和平的环境 (4) 没有战争的 和平的方法 (5) 心平气和,和洽安宁;温和的;不猛烈的 药性和平 有土(1).有土地;有封地。《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史记·平準书》:“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汉书·食货志上》引此文, 颜师古 注曰:“有土,谓国之宗姓受封邑土地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若夫剖符有土,所谓禄利耳,非富贵也。” (2).指有土地之君或有封地之臣。《书·皋陶谟》:“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孔 传:“有土之君,不可不敬慎。”《书·吕刑》:“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 曾运乾 正读:“有土者,畿内有采地之臣。” (3).谓任地方行政长官。 唐 元稹 《赠楚继吾等制》:“竝追有土之荣,用明死政之节。” 章炳麟 《谢本师》:“昔 戴君 与 全绍衣 并污伪命,先生亦授职为伪编修。非有土子民之吏,不为谋主,与 全戴 同。何恩于虏,而恳恳蔽遮其恶?” 寇虏盗贼;敌人。《墨子·号令》:“诸取当者,必取寇虏,乃听之。” 汉 桓宽 《盐铁论·伐功》:“夫以小国 燕 赵 ,尚犹却寇虏以广地。”《后汉书·南蛮传序》:“ 乔 因其将吏,旬月之閒,破殄寇虏。”《陈书·谢嘏传》:“ 世祖 前后频召之, 嘏 崎嶇寇虏,不能自拔。” 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气候 春寒料峭 冬暖易春寒 黄茅(1).茅草名。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黄茅似菅茅,而茎上开叶,茎下有 * ,根头有黄毛,根亦短而细硬无节,秋深开花穗如菅。可为索綯,古名黄菅。” (2).本谓长有黄茅的荒冢,借指死亡。 宋 杨万里 《曾伯贡主簿挽诗》之二:“即今俱白首,赴告忽黄茅。” 昼饭午饭。《中国民谣资料·夜饭还是它》:“早饭大麦粥,昼饭麦粥大,夜饭还是它。” 何必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上田土质最好的田地。《韩非子·内储说上》:“﹝ 吴起 ﹞於是乃倚一车辕於北门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 唐 独孤及 《送何员外使湖南》:“上田无晚熟,逸翮果先飞。” 清 张翔凤 《种烟行》:“黠者招囝充力作,上田百亩种九区,可怜力薄苗叶短,不似烟叶高扶疏。” 心念(1) 思想 (2) 意念 狂简志向高远而处事疏阔。《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朱熹 集注:“狂简,志大而略於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笔不狂简而受駮议之荣,低眉垂翼而充奏劾之选。” 宋 司马光 《又和并寄杨乐道》:“狂简昧大体,所依官长贤。”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小子翩翩皆狂简,结党欺名宦,风波动几番。” 裁制(1).剪裁制作。《隋书·天文志中》:“须女四星,天之少府也。须,贱妾之称,妇职之卑者也,主布帛裁製嫁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衣裳服玩,无所裁製,贵鲜白,轻杂彩,男则绕腰络腋,横巾右袒,女乃襜衣下垂,通肩总覆。” (2).泛指制作,制造。 清 沉埏 《砚归歌》:“理縝实润裁製古,青花如藻浮春漪。” (3).体裁,风格。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陶翰》:“﹝ 陶翰 ﹞为诗,词笔双美,既多兴象,復备风骨。三百年以前,方可论其裁製。大为当时所称。”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披史妙纵横,论诗富裁製。” (1).裁剪制作。《周礼·考工记·函人》“凡为甲,必先为容,然后制革” 汉 郑玄 注:“裁制札之广袤。” 贾公彦 疏:“上旅七节六节,节数已定,更观人之形容,长大则札长广,短小则札短狭,故云裁制札之广袤。广即据横而言,袤即据上下而説也。” (2).泛指制作。《宋书·律历志上》:“先师传笛,别其清浊,直以长短,工人裁制,旧不依律。” (3).引申为炮制。 章炳麟 《訄书·商鞅》:“ 汤 以为不如是不足以媚人主,故瘁心力而裁制之,若 鞅 则无事此矣。” (4).规模制式。《新唐书·王徽传》:“ 徽 外调兵食,内抚绥流亡,踰年,稍稍完聚,兴復殿寝,裁制有宜,即奉表请帝东还。” (5).规划,安排。《周髀算经》卷上“勾股方圆图” 汉 赵君卿 注:“然则,统叙羣伦,宏纪众理,贯幽入微,鉤深致远。故曰:其裁制万物,唯所为之也。”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一》:“独曰古今异时,言古则不通於今,是摈古於今,絶今於古;且使为国者,无所斟酌,无所变通,一切出於苟简,而不可裁制矣。” 清 方苞 《春秋通论序》:“所以考世变之流极,测圣心之裁制,具在於此,非通全经而论之,末由得其间也。” (6).制止;抑止。《三国志·蜀志·费祎传》:“﹝ 姜维 ﹞每欲兴军大举, 费禕 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溯自 满洲 入主,据无上之威权,施非理之抑勒,裁制民权,抗违公意。” (7).制裁。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六:“朝廷容之,适所以害之。欲保全其人,宜加裁制。” 章炳麟 《秦献记》:“至于 徐市 、 卢生 之徒,妄妖求仙,荧惑主听,皆不能以法令裁制。” 许地山 《集外·女国士》:“这小奴才老是来搅扰我们,非得想个方法来裁制他不可。” (8).引申为约束;束缚。 章炳麟 《论式》:“ 汉 世之论,自 贾谊 已繁穰,其次渐与辞赋同流,千言之论,畧其意不过百名。 扬子 为《法言》,稍有裁制,以规《论语》。” 朱自清 《背影·儿女》:“后来孩子是多起来了,磨折也磨折得久了,少年的锋棱渐渐地钝起来了;加以增长的年岁增长了理性的裁制力,我能够忍耐了。”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