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游灵岩分韵得从字
朝代 宋代
作者 蔡沈
释义

游灵岩分韵得从字原文

我来灵岩游,坐石披蒙葺。
悠然忘世纷,便欲脱屣从。
外峻悬绝磴,中宽峙高峰。
精庐三数间,岁久苍苔封。
寒藤结暝色,秋花敛愁客。
哀猿发清声,月影山重重。
扁舟暮江下,疏林闻夜钟。

诗词问答

问:游灵岩分韵得从字的作者是谁?答:蔡沈
问:游灵岩分韵得从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蔡沈的名句有哪些?答:蔡沈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灵岩

(1).指仙山。 晋 庾阐 《孙登隐居》诗:“灵巖霞蔚,石室鳞构,青松标空,兰泉吐牖。”

(2).山名。指 山西省 大同市 云冈 ,又名 武周山 , 北魏 建石窟于此。

(3).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木渎镇 西北。一名 砚石山 。 春秋 末 吴王 夫差 建离宫于此,今 灵岩寺 即其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外郡·灵岩山》:“ 灵巖山 有 夫差 馆娃宫 、 响屧廊 、 浣花池 、 采香径 等胜,固 吴中 丽瞩也。” 清 张怡 《入山闻莺》诗:“不识 灵巖 路,行行转欲迷。”

(4).山名。在 浙江 乐清 雁荡山 ,为 雁荡 第一峰。 明 张煌言 《吴子佩远游雁荡归备述名胜因为诗记略》:“ 灵巖 割元气,阴洞碍朝曦。巖中何所有,万象迸葳蕤。”

(5).山名。在 江苏 六合 东。峰峦回抱,有 玛瑙涧 ,出五色石卵,世称灵岩石。参阅《嘉庆一统志·江宁府》。

(6).山名。在 山东 长清 东南。四面方正,又名 方山 。

蒙葺

覆盖。《左传·哀公三年》:“蒙葺公屋。” 杜预 注:“以濡物冒覆公屋也。”

悠然

(1) 安闲、闲适的样子

悠然自得

(2) 深远的样子

(3) 形容韵味未尽

余韵悠然

(4) 久远的样子;辽阔的样子

年代悠然

忘世

忘却世情。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戊午拜复职奉祠之命》词:“此身忘世浑容易,使世相忘却自难。”

脱屣

比喻看得很轻,无所顾恋,犹如脱掉鞋子。《汉书·郊祀志上》:“嗟乎!诚得如 黄帝 ,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 颜师古 注:“屣,小履。脱屣者,言其便易,无所顾也。” 唐 李颀 《缓歌行》:“一沉一浮会有时,弃我翻然如脱屣。” 宋 王禹偁 《潘阆咏潮图序》:“脱屣场屋,耻原夫之流;栖心云泉,有终焉之计。”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夫 鲁公 之见厄於当时,而直伸其志,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於亭?”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 加里波的 之脱屣爵禄,兔起鶻落于 卡菩列拉 之一孤岛,其高风亮节,为史家所津津乐道。”

悬绝

(1).相差极远。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絶。” 唐 刘禹锡 《上中书李相公启》:“高卑邈殊,礼数悬絶。”《红楼梦》第九七回:“虽有几句儍话,却与病时光景大相悬絶了。”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岂非以兼併土地之结果,而生贫富阶级之悬絶耶?”

(2).险峻峭绝。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路出北巘,势多悬絶,来去者咸援萝腾崟。”《隋书·宇文庆传》:“贼据保巖谷,径路悬絶, 庆 束马而进,袭破之。” 金 元好问 《石门》诗:“两崖悬絶倚山垠,草逕低迷劣可分。”

(3).中医谓脉象虚悬若无。《素问·玉机真脏论》:“其至皆悬絶沉涩者,命曰逆四时。” 王冰 注:“悬絶,谓如悬物之絶去也。”

高峰

最高点或最高部分。比喻事物发展的最高点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攀登科学高峰

精庐

(1).学舍,读书讲学之所。《后汉书·姜肱传》:“盗闻而感悔,后乃就精庐,求见徵君。” 李贤 注:“精庐即精舍也。”《魏书·儒林传·平恒》:“乃别构精庐,并置经籍於其中。” 清 瞿鸿禨 《与缪荃孙书》:“ 钟山 既已蝉联,精庐又较 南菁 为胜。”

(2).佛寺;僧舍。《北齐书·杨愔传》:“至 碻磝戍 ,州内有 愔 家旧佛寺,入精庐礼拜。” 唐 贾岛 《宿山寺》诗:“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宋 辛弃疾 《汉宫春·答李兼善提举和章》词:“心似孤僧,更茂林修竹,山上精庐。”

三数

表示为数不多。 唐 窦庠 《太原送穆质南游》诗:“露叶离披处,风蝉三数声。”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然见於史者才三数人。” 明 杨慎 《封君乐隐李公墓志铭》:“日与同庚三数鹏耆为逸乐之会。”

苍苔

青色苔藓。 晋 潘岳 《河阳庭前安石榴赋》:“壁衣苍苔,瓦被驳鲜,处悴而荣,在幽弥显。” 唐 杜甫 《醉时歌》:“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清 孙枝蔚 《醉题田家翁壁上》诗:“醉墨淋漓留在壁,莫教风雨生苍苔。”

寒藤

枯藤。 北周 庾信 《奉报穷秋寄隐士》诗:“秋水牵沙落,寒藤抱树疎。” 唐 杜甫 《解闷》诗之八:“不见高人 王右丞 , 蓝田 丘壑蔓寒藤。” 宋 杨万里 《浯溪赋》:“挽寒藤而垂足,照衰容而下窥。”

暝色

暮色;夜色。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唐 杜甫 《光禄坂行》:“树枝有鸟乱鸣时,暝色无人独归客。” 茅盾 《子夜》一:“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 浦东 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

愁客

指旅人。旅人多乡愁,故称。 唐 王昌龄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诗:“秋月对愁客,山鐘摇暮天。” 唐 孟郊 《春愁》诗:“春物与愁客,遇时各有违。”

清声

(1).清亮的声音。 汉 扬雄 《太玄赋》:“听 * 之清声,观 宓妃 之妙曲。” 宋 梅尧臣 《秋日咏蝉》:“薄蜕聊依叶,清声已出林。” 明 梁辰鱼 《啄木儿·题闺中女郎》套曲:“听清声如柳外雏鶯。”

(2).清美的声誉。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奉礼终没,休矣清声。” 唐 元稹 《遣病》诗:“ 李三 三十九,登朝有清声。” 明 杨慎 《贞靖李君阡赞》:“绍两 冯 之清声,戞二 陶 之玄韵。”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予读是文,觉 彭公 之直节清声固令人有生不同时之慨,而 山公 之风趣亦藉可想见矣。”

(3).谓疾促之声。《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

月影

(1).映于水中或隐约于云间的月亮影子。亦指月亮。《三辅黄图·池沼》:“ 影蛾池 , 武帝 凿池以翫月,其旁起 望鵠臺 ,以眺月影入池中,使宫人乘舟弄月影,名 影蛾池 ,亦曰 眺蟾宫 。” 唐 杨师道 《奉和咏弓》:“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明 俞鸣玉 诗:“中宵映雪读《离骚》,坐待虚窗月影高。”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空旷的天空里,流涨着的只是些灰白的云,云层缺处,原也看得出半角的天,和一点两点的星,但看起来最饶风趣的,却仍是欲藏还露,将见仍无的那半规月影。”

(2).月光。 北齐 邢邵 《冬夜酬魏少傅直史馆诗》:“风音响北牖,月影度南端。”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月影半牀黑,虫声幽草移。” 宋 陆游 《霜月》诗:“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崔玄微 ﹞乘着月色,独步花丛中,忽见月影下,一青衣冉冉而来。”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的母亲端坐在床上,在暗白的月影里,两眼发出闪闪的光芒。”

重重

(1) 很多层

重重围住

(2) 许多

矛盾重重

(3) 充满

烦恼重重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疏林

亦作“疎林”。1.修剪林木的枝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开石通涧,剔柯疏林。”

(2).稀疏的林木。 唐 王昌龄 《途中作》诗:“坠叶吹未晓,疏林月微微。” 明 刘基 《小重山》词:“城上高楼接海赮,疎林藏不尽欲栖鸦。” 潘漠华 《草野》一:“晨光透过疏林,金黄的,灿烂的,在漠漠的大地上跳舞。”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23: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