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登涵晖亭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孔武仲 |
释义 | 登涵晖亭原文常时洲岛隔波澜,故觅君山直上看。罨画园林春减色,水晶宫阙画添寒。 州城斜引群峰小,湖面平吞数泽宽。 坐久西风音乔木,扁舟思到武陵滩。 诗词问答问:登涵晖亭的作者是谁?答:孔武仲 参考注释常时(1).固定的时间。 汉 王粲 《务本论》:“种有常时,耘有常节,牧有常期。” (2).平时。 唐 杜甫 《天河》诗:“常时任显晦,秋至转分明。”《红楼梦》第一○一回:“常时我见你不象今儿回来的快,问你一声儿,也没什么生气呢。” (3).时常,常常。 明 高深甫 《九回肠·离思》曲:“眉尖上,常时描出愁模样。”《 * 词话》第四三回:“俺家的常时打搅这里,多蒙看顾。”《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人听见他这些话,也就常时请他来吃杯酒。” 洲岛水中陆地。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洲岛骤迴合,圻岸屡崩奔。” 清 孙枝蔚 《送王金铉归里》诗:“黄金若丹药,故乡即洲岛。” 郭沫若 《孔雀胆》第二幕:“其下为池水,池中有洲岛。” 波澜(1) * 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多用于比喻 文章波澜起伏 君山山名。在 湖南 洞庭湖 口,又名 湘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 君山 …… 湘君 之所游处,故曰 君山 矣。” 唐 李白 《陪族叔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诗之五:“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 君山 。”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词:“日落 君山 云气,春到 沅 湘 草木,远思渺难收。” 直上(1).方位词。上,上面。用于名物词之后。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头直上乱纷纷雪似筛,耳边厢颯剌剌风又摆。” 元 李景贤 《刘行首》第二折:“我身穿着百衲袍,腰缠着碌簌绦。头直上丫髻三角。” (2).向上,向前。 唐 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诗:“絶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侯兴 与浑家都搬将入去,直上去赶。” 罨画色彩鲜明的绘画。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订讹·罨画》:“画家有罨画,杂彩色画也。”多用以形容自然景物或建筑物等的艳丽多姿。 唐 秦韬玉 《送友人罢举除南陵令》诗:“花明驛路胭脂煖,山入江亭罨画开。” 宋 叶适 《送惠县丞归阳义》诗:“二岭描成翠骨堆,一川罨画绣徘徊。” 金 毛麾 《游河西孙氏园》诗:“亭榭依山水乱鸣,已如罨画障中行。”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一水浓阴如罨画,数峯无恙又晴暉。” 园林专供人游玩休息的种植了花草树木的地方 园林艺术 春减春色减退。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絮飞春减不成年,老境同乘下瀨船。” 水晶宫传说中的水下宫殿,为龙王所居住 州城旧时州署所在城邑。 宋 王偁 《东都事略·太宗纪》:“乃者,盗兴畎亩,连陷州城。”《初刻拍案惊奇》卷五:“现小女竟送到尊舟,如今若等尊舟到州城,水路难行,定不能勾。”《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古怪再古怪不过我们州城里的这位新城隍爷咧!” 平吞全吞;一口吞没。 唐 章碣 《赠边将》诗:“千千铁骑拥尘红,去去平吞万里空。” 宋 苏辙 《同子瞻泛汴泗明日复赋》诗:“平吞百涧暴,灭尽三洪恶。”《三国演义》第六五回:“关上 张飞 恨不得平吞 马超 ,三五番皆被 玄德 当住。” 风音(1).风声。 唐 孟郊 《寒溪》诗:“冰齿相磨嚙,风音酸鐸铃。” 唐 皎然 《奉酬袁使君送陆灞却回期道寺院》诗:“高歌风音表,放舟月色间。” (2).音讯。 宋 范仲淹 《与蔡钦圣殿丞书》:“渐远风音,黯黯为恋。”《闻见前录》卷十引 宋 吕献可 诗:“冥冥鸿羽在云天,邈阻风音已廿年。”亦指书信。 宋 范仲淹 《过长安醉别资政郑侍郎》诗:“故素几云在,风音莫猒频。” 乔木高大的树木 并汾乔木。——宋· 沈括《梦溪笔谈》 废池乔木。——宋· 姜夔《扬州慢》词 扁舟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武陵滩见“ 武陵源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