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五十九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月涧 |
释义 |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五十九原文渔舟一个两个欸乃歌声,杨柳三株四株低垂金线。 佛祖玄机,十分成现。 鲁公亭上来来往往,多少衲僧阿谁亲见。 见沙禽已在浮洲岸。 诗词问答问:偈颂一百零三首·其五十九的作者是谁?答:释月涧 注释1. 押词韵第七部 参考注释渔舟渔船 一个(1).表数量。单个。用于人和各种事物。如:一个人;一个书柜;一个学校;一个理想;一个星期;一个地方。 (2).整个。如:他今天一个上午都没歇过。如:今年一个冬天没下过雪。 (3).用在动词和补语之间,表示程度。如:吃了一个饱;看了一个够;淋了一个透。 (4).跟名词、动词结合,用在谓语动词前,表示快速或突然。 张天翼 《儿女们》:“黑云越堆越重,拚命往下沉,一个不留神就得塌下来。” 沙汀 《丁跛公》:“昨天在一家买卖田地的酒席上,一个不提防,给两三个熟人,灌醉来躺下了。”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我扭头就走,真怕她一个箭步追上来。” 两个两个钱的省称。指一些钱财。 康濯 《太阳初升的时候·买牛记》:“最近大秋刚罢,组长估摸着今年虽说雨水缺,他组里大家的收成也都够七成,加上副业甚么的,他们四家还都积攒了两个,多少有点底垫了;于是他拿了个主意:想让大伙碰股买头牛。” 欸乃歌指棹歌。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 王稚川 调官京师,母老,留 鼎州 ,久不归侍。尝閲贵人歌舞,有诗云:‘画堂玉珮縈云响,不及 桃源 欸乃歌。’” 宋 陆游 《寄周洪道参政》诗:“半生篷艇弄烟波,最爱三 湘 欸乃歌。” 杨柳(1) 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折杨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低垂低低地垂下来 杨柳低垂 金线见“ 金线 ”。 亦作“ 金綫 ”。1.金丝线。 唐 秦韬玉 《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后蜀 欧阳炯 《贺明朝》词:“轻转石榴帬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 (2).比喻初生柳条。 唐 施肩吾 《禁中新柳》诗:“万条金线带春烟,深染青丝不直钱。”《红楼梦》第五八回:“只见柳垂金綫,桃吐丹霞。” 姚锡钧 《眎了公论词绝句》之一:“荼蘼微放快晴时,金线初抛垂柳丝。” 佛祖(1).佛教称修行成道者为佛,开创宗派者为祖师,故称成佛作祖者为佛祖。 宋 志磐 有《佛祖统纪》五十四卷,详载 天台宗 的源流。 宋 苏轼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诗:“前年开阁放柳枝,今年洗心归佛祖。”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苏黄秦书各有所僻》:“余家收 山谷 所书禪句几三十餘首,有云……‘自是钓鱼船上客,偶除鬚鬢著袈裟,佛祖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 元 宋旡 《答无住和太初韵见寄》:“眼高无佛祖,诗癖有山兄。” (2).指佛教的创始人 释迦牟尼 。 (3).犹言老天爷。表示惊叹之词。《红楼梦》第四一回:“ 刘姥姥 听了,摇头吐舌説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隻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玄机(1) 佛家、道家称奥妙的道理 (2) 神妙的机宜 不露玄机 十分(1) 很,甚,非常,极其 十分高兴 十分难过 (2) 达到极端的程度 十分惊恐 (3) 总是;老是 十分在衙门中也不方便。——《 * 》 (4) 十全十美;十足 看那妇人,虽无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动人的颜色。——《水浒传》 上来(1) 从低处到高处 跳上来了 抬上来了 (2) 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趋近于某处。带名词时,动词和“上来”中间一般不能加“得、不” 又围上来一群人 (3) 表示人员或事物随动作由较低部门(层)到较高部门(层) 你是什么时候调上来的 (4) 表示成功地完成某一动作。动词和“上来”中间常加“得、不”。动词限于“说、唱、学、答、背、叫、念”等少数几个 究竟为什么,我也说不上来 (5) 表示状态发展,兼有范围逐渐扩大的意思。形容词限于“热、凉、黑”等少数几个 暖气片慢慢热上来了 来往往来来去去。形容往来频繁。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二折:“我着你再休恋那红尘内赤力力虎鬭龙争,碧天边来往往鸟飞兔走。” 多少(1) 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你有多少钱 (2) 或多或少;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如数量或价格)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3) 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4) 疑问代词 (5)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水浒传》 (6)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欢乐,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衲僧和尚,僧人。 唐 黄滔 《上李补阙》诗:“諫草封山药,朝衣施衲僧。” 元 萨都剌 《江城玩雪》诗:“舟子迷归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况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寿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为衲僧耶?” 阿谁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辞》:“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先主 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拨转顶门关棙子,阿谁不是大罗仙。” 尹爟 《九月上越王台》诗:“空教 陆贾 降雄策,此日 佗 城属阿谁!”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南朝 陈 阴铿 《和傅郎岁暮还湘州》:“戍人寒不望,沙禽逈未惊。” 唐 刘长卿 《却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诗:“江树临洲晚,沙禽对水寒。” 宋 曾巩 《拟岘台记》:“至於高桅劲艣,沙禽水兽,下上而浮沉者,出乎履舄之下。” 清 陈维崧 《浣溪沙·投金濑怀古》词:“格格沙禽拍野塘,离离苦竹上空墻。”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