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诒孔中丞奂诗
朝代 隋代
作者 江总
释义

诒孔中丞奂诗原文

我行五岭表。
辞乡二十年。
闻莺欲动咏。
披雾即依然。
畴昔同寮宷。
今随年代改。
借问藏书处。
唯君故人在。
故人名宦高。
霜简肃权豪。
谁知怀九叹。
徒然泣二毛。
步出东郊望。
心游江海上。
遇物便今古。
何为不惆怅。
初晴原野开。
宿雨润条枚。
丛花曙从发。
一鸟雾中来。
淹留兰蕙苑。
吟啸芳菲晚。
忘怀静躁间。
自觉风尘远。
白社聊可依。
青山乍采薇。
钟牙乃得性。
语默岂同归。

诗词问答

问:诒孔中丞奂诗的作者是谁?答:江总
问:诒孔中丞奂诗写于哪个朝代?答:隋代
问:江总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总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我行

犹言我这里。《水浒传》第十四回:“ 雷横 又駡道:‘贼头贼脸贼骨头,必然要连累 晁盖 !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岭表

岭外。《晋书·滕脩传》:“ 广州 部曲督 郭马 等为乱, 皓 以 脩 宿有威惠,为 岭 表所伏,以为使持节都督 广州 军事、镇南将军、 广州 牧以讨之。” 南朝 宋 陆徽 《荐朱万嗣表》:“搏 岭 表之清风,负宇冰之洁望。” 清 赵翼 《岳忠武墓》诗:“全家簿録赴 岭 表,仅有狱卒潜瘞尸。”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披雾

见“ 披云雾 ”。

依然

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畴昔

往昔;日前;以前

于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礼记·檀弓》

畴昔之事

同寮

见“ 同僚 ”。

年代

①犹时代:战争年代|年代久远。 ②历史上的计年单位。公元纪年每世纪中以十年为一个“年代”,如19世纪60年代,即指1860-1869年(亦有认为指1861-1870年)。

借问

敬辞,用于向别人询问事情;请问

借问酒家何处有?

藏书

收藏的图书

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很多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简肃

简约而严肃。 唐 郑谷 《赠富平李宰》诗:“简肃诸曹事,安閒一境人。”《旧唐书·崔瓘传》:“ 瓘 到官,政在简肃,恭守礼法。” 宋 秦观 《越州请立程祠状》:“政尚简肃,不为苟且。”

权豪

权贵豪强。 唐 刘禹锡 《祭韩吏部文》:“权豪来侮,人虎我鼠。” 清 顾炎武 《书故总督兵部尚书孙公清屯疏后》:“公以为国家之所以足军食者,屯田也。承平既久,而额设之田乃为权豪有力者所据,以至隐占侵没,弊孔百出而军食亏。”

徒然

(1) 仅仅如此

(2) 无缘无故;偶然

皆不徒然

(3) 枉然。白白地;不起作用

我找不到他们,徒然跑了半天

二毛

(1).斑白的头发。常用以指老年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杜预 注:“二毛,头白有二色。”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二毛告暮,素志衰頽。” 宋 苏轼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诗:“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胡韫玉 《春日寄怀马一浮》诗:“病餘人事懒,愁畏二毛侵。”

(2). 晋 潘岳 《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二毛”指三十馀岁。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 信 年始二毛,即逢丧乱。” 倪璠 注:“以 滕王逌 序‘己亥,年六十七岁’逆数之,逢乱之岁, 子山 时年三十有六。” 宋 李宗谔 《先公谈录》:“ 宗諤 二毛之年,丁先公忧。”按:先公 李昉 死于公元九六六年, 宗谔 生于公元九 * 年,时年三十三岁。

(3).即二毛子。 清 黄遵宪 《三哀诗》:“讙譁杀二毛,万头相倾挤。” 钱仲联 笺注:“ 袁昶 《乱中日记》:‘见洋人呼曰大毛子,见教民呼曰二毛子。’”《中国歌谣资料·义和团歌谣·砍二毛》:“洋人进 中国 ,二毛直起腰。狗仗人势,横行霸道。”参见“ 二毛子 ”。

(4).方言。谓皮毛短。 谢觉哉 《孔夫子与老农》:“他又缝了许多衣服:狐皮桶子、羔皮桶子、二毛桶子,大毛桶子。” 李季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一封信》诗:“身穿二毛皮大衣,听问路忙答话跳下牲灵。”

郊望

古帝王祭天与日月星辰山川之礼。《淮南子·人间训》:“圣王布德施惠,非求其报於百姓也;郊望禘尝,非求福於鬼神也。” 高诱 注:“郊,祭天;望,祭日月星辰山川也。”《汉书·王莽传上》:“ 成王 之於 周公 也……赐以附庸 殷 民六族,大路大旂, 封父 之繁弱, 夏后 之璜,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白牡之牲,郊望之礼。” 颜师古 注:“郊即祀上帝於郊也。望谓望山川而祭之也。”

海上

(1).海边;海岛。《吕氏春秋·恃君》:“ 柱厉叔 事 莒敖公 ,自以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公孙弘 ﹞家贫,牧豕海上。”《后汉书·荀爽传》:“﹝ 荀爽 ﹞后遭党錮,隐於海上,又南遁 汉 滨。”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予家海上,园亭中喜种杂花。”

(2).指湖滨。《文选·江淹<恨赋>》:“迁客 海 上,流戍 陇 阴。” 李善 注引《汉书》:“ 匈奴 乃徙 苏武 北海 上无人处。”

(3).海面上。《汉书·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则方士争言之。” 南朝 梁 沉约 《夕行闻夜鹤》诗:“愍海上之惊鳧,伤云閒之离鹤。”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意超海上鹰,运跼辕下驹。”

(4).指 上海 。犹言 沪 上。《海上花列传》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来,南部烟花日新月盛。”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壬寅春,旅 沪 志士 馀杭 章炳麟 ……因联络 海 上有志之士,发起中国教育会为策动机关。”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吾闻 海 上诸君子,发大愿合大力,既賡续此报,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尝不为之距跃三百,喜而不寐也。”

遇物

犹言待人接物。《南史·袁粲传》:“ 袁濯儿 不逢朕,员外郎未可得也,而敢以寒士遇物。” 唐 韩愈 《荐樊宗师状》:“谨洁和敏,持身甚苦,遇物仁恕,有材有识,可任以事。” 宋 秦观 《南池》诗:“遇物贵含垢,修身戒明污。”

今古

(1).现时与往昔。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

(2).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3).过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时间。《北史·薛辩传》:“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 唐 王昌龄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诗:“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元 赵孟頫 《闻捣衣》诗:“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惆怅

伤感;愁闷;失意

羁旅而无友生,惘怅兮而私自怜。——《楚辞·九辩》

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三国演义》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原野

旷野;没有树林、建筑物或巨大岩石的大片土地

雨润

(1).语出《易·说卦》:“雨以润之。”后因以“雨润”指雨水。《后汉书·李固传》:“自数年以来,灾怪屡见,比无雨润,而沉阴鬱泱。”

(2).指滋润。 宋 史达祖 《双双燕·咏燕》词:“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3).谓细雨蒙蒙。 金 元好问 《楚山清晓图》诗:“雨润烟浓十二峰,云间合有 楚王 宫。”

条枚

枝干。《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朱熹 集传:“枝曰条,榦曰枚。” 唐 钱起 《南溪春耕》诗:“荷蓑趣南逕,戴胜鸣条枚。” 宋 葛立方 《满庭芳·探梅》词:“见琼英一点,小占条枚。” 清 赵翼 《落皮树》诗:“凌霄抽条枚,浥露透槎枿。” 郭沫若 《苏联游记·乌兹别克纪行》:“隙地多种水扬,目的在伐取其条枚,以为葡萄支柱。”

淹留

长期逗留;羁留

兰蕙

兰和蕙。皆香草。多连用以喻贤者。《汉书·扬雄传上》:“排玉户而颺金铺兮,发兰蕙与穹穷。” 汉 赵壹 《疾邪》诗之二:“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芻。” 唐 褚遂良 《安德山池宴集》诗:“良朋比兰蕙,雕藻迈琼琚。” 清 顾炎武 《送李生南归寄戴笠王锡阐二高士》诗:“风吹兰蕙色,一夜落 关中 。”

吟啸

(1).犹呼啸;呼叫。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羣,边声四起。”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 少游 居 维扬 雄藩脂膏之地,十万之师,吟啸可致。” 冰心 《寄小读者》七:“繁星闪烁着,海波吟啸着,凝立悄然,只有惆怅。”

(2).悲叹;哀号。《太平御览》卷四八六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乐安县 故市经荒乱,人民饿死,枯骸填地,每至天阴将雨,輒闻吟啸呻叹,声聒於耳。”《新唐书·崔咸传》:“ 咸 素有高世志,造诣崭远。閒游 终南山 ,乘月吟啸,至感慨泣下。”

(3).高声吟唱;吟咏。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吟啸苍崖之间,而万物化为尘氛;怡颜丰柯之下,而朱户变为绳枢。”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玄 尝登 江陵 城南楼云:‘我今欲为 王孝伯 作誄。’因吟啸良久,随而下笔,一坐之间,誄以之成。” 元 张可久 《梧叶儿·山 * 中》曲:“青山小 洞庭 ,吟啸寄幽情。” 清 挥敬 《前济南府知府候补郎中徐君遗事述》:“时 山东 官吏欲置之死……君吟啸自如,得诗数十首,真健才也。”

芳菲

(1) 花草香美的样子

(2) 芳香的花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宋· 沈括《梦溪笔谈》

忘怀

忘记;不放在心上

忘怀得失

静躁

静和动。 晋 张华 《答何劭》诗:“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羣生。明闇信异姿,静躁亦殊形。”《隋书·天文志中》:“太白进退以候兵,高埤迟速,静躁见伏,用兵皆象之,吉。”

自觉

(1) 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

自觉地遵守纪律

(2) 自己感觉到;自己有所察觉

疾病的个人自觉症状

风尘

(1) 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杜甫《赠别贺兰铦》

风尘仆仆

(2) 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风尘知己

(3) 旧指娼妓生涯

沦落风尘

白社

(1).地名。在 河南省 洛阳市 东。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 洛阳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亦见《晋书·隐逸传》。 唐 吴筠 《高士咏·董威辇》:“ 董京 依 白社 ,散髮咏玄风。”

(2).地名。在 湖北省 荆门市 南。《清一统志·湖北·荆门州》:“ 白社 ,在 荆门州 南一百二十里。《名胜志》:古隐士之居,以白茅为屋,因名。 唐 都官 郑谷 常居此。”

(3).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緗末学。” 唐 白居易 《长安送柳大东归》诗:“白社羈游伴, 青门 远别离。” 宋 范仲淹 《唐异诗序》:“华车有寒苦之述,白社为骄奢之语。”

(4).特指某些社团。 清 吴伟业 《茂苑相公谢政遄归招邀燕赏》诗之二:“虫鹤变餘存白社,刼灰飞尽表青山。”此指复社。 沉砺 《感怀》诗之八:“忘机白社閒挥麈,息影 青门 学种瓜。” 汪文溥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仍世筑坛盟白社,一朝避地驱黄犊。”以上指南社。 郁达夫 《胡迈来诗会有所感步韵以答》:“欢联白社居千日,泪洒 新亭 酒一杯。”此指白燕社。

(5).白莲社的省称。 唐 贾岛 《巴兴作》诗:“寒暑气均思白社,星辰正别忆皇都。” 明 何景明 《游贤隐寺》诗:“自能来白社,不用 远公 ( 慧远 )求。” 清 吴伟业 《灵岩观设戒》诗:“不信 黄池 会,今看白社开。”参见“ 白莲社 ”。

(6).特指 隋 末农民起义的一个团体。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 李密 大破自 洛阳 出击的 隋 军,声威大振…… 谯郡 黑社、白社、 济北 张青特 、 上 洛 周比洮 、 胡驴贼 等都来归附。”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采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齐 ,反对 周武王 伐 纣 ,曾叩马而谏。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农 、 虞 、 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 首阳山 。”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维 《送别》诗:“遂令 东山 客,不得顾採薇。”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 汉 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见採薇之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诗·小雅》篇名。《〈诗〉序》:“ 文王 之时,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

(2).《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灭 殷 之后,“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 元 刘肃 诗:“二 陆 不可作,故山归采薇。”

(3).指亡国。 黄人 《<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钟牙

钟子期 、 俞伯牙 的并称。《楚辞·刘向<九叹·思古>》:“ 钟 牙 已死,谁为声兮?” 王逸 注:“ 钟 , 钟子期 。 牙 , 伯牙 也。” 宋 范仲淹 《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载歌劳 郢 谢,一奏待 钟 牙 。”参见“ 钟子期 ”。

得性

《诗·小雅·鱼藻》“鱼在在藻” 毛 传:“鱼以依蒲藻为得其性。”后以“得性”谓合其情性。 南朝 宋 谢灵运 《道路忆山中》诗:“得性非外求,自已为谁纂。”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草木不夭,昆虫得性。” 唐 刘禹锡 《沓潮歌》:“介鲸得性方逍遥,仰鼻嘘吸扬朱翘。”

语默

(1).亦作“ 语嘿 ”。谓说话或沉默。语本《易·繫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南朝 陈 张正见 《白头吟》:“语默妍媸际,浮沉毁誉中。” 唐 白居易 《唐故抚州景云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自生至灭,随迹示教,行止语嘿,无非佛事。” 秦牧 《艺海拾贝·<哲人·小孩>》:“有一些优秀的作品,你在阅读的时候,觉得那个作家仿佛就在眼前,他的思想感情,他的动静语默,他的声音笑貌,仿佛可以触摸似的。”

(2).喻指出仕或隐居。 晋 陶潜 《命子》诗:“时有语默,运因隆窊。” 逯钦立 注:“语默,出处。”《南史·张裕传》:“是以披闻见,扫心胸,述平生,论语默。” 唐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而我独蹭蹬,语默道犹懵。”

同归

有同样的结局或目的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5 15:5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