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道命录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题道命录原文天命于人之谓性,道惟率性乃无过。 应知道也世常守,曰属命焉理则那。 董子故称不变尔,尼山曾是罕言他。 虽云藉此传名永,亦颇因兹致祸多。 两败俱伤正何益,出行处顺或非讹。 黄徐不入钩中党,洛蜀还操室里戈。 明道渊乎量无涘,伊川清矣挹斯波。 心传作录意诚美,取义失斟费广罗。 诗词问答问:题道命录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排律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三 2. 李 参考注释天命(1) 指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们的命运 乐夫天命复奚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虽曰天命。——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2) 自然的规律、法则 (3) 人的自然寿命;天年 率性(1) 顺着本性,索性 率性把眼睛闭着听他讲 (2) 指平素的性情;禀性 率性朴素 无过(1).没有过失。《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史记·蒙恬列传》:“我何罪於天,无过而死乎?”《文献通考·经籍五》:“诗发乎情者也,而情之所发,其辞不能无过。” (2).没有超过。《史记·苏秦列传》:“夫挟彊 秦 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法苑珠林》卷七:“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无过婬欲。”《金史·乐志上》:“所以承天,无过乎质。天其祐之,惟精惟一。” (3).不外乎,只不过。 唐 白居易 《白发》诗:“不肯长如漆,无过总作丝。最憎明镜里,黑白半头时。”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你把那行装整顿,无过是一琴一鹤紧随身。”《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 陈德甫 ﹞无过在解舖里上些帐目,管些收钱举债的勾当。” (4).犹不如,比不上。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劝农》:“俺天生的快手贼无过。衙舍里消消没的睃,扛酒去前坡。” 知道(1) 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管子》 (2) 认识道路 今得遣归,既不知道,不能独行,为我得一伴否?——晋· 干宝《搜神记》 (3) 晓得,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 知道了发生过的情况 常守(1).谓固定职位。《后汉书·百官志一》:“ 明帝 初置度 辽 将军,以卫南单于众新降有二心者,后数有不安,遂为常守。”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官有常守谓之职,施有先后谓之序。” (2).日常的职掌。《隋书·经籍志二》:“ 灵 献 之世,天下大乱,史官失其常守。博达之士,愍其废絶,各记闻见,以备遗亡。” (3).谓素常遵行。《隋书·房陵王勇传》:“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爱东宫。”《新唐书·刑法志》:“ 唐 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 属命犹言委身托命。 晋 张华 《乐歌·大豫舞歌》:“群生属命,奄有庶邦。” 理则(1).即逻辑。 孙中山 《建国方略·以作文为证》:“然则逻辑究为何物?当译以何名而后妥……吾以为当译之为‘理则’者也。” 孙中山 《建国方略·以作文为证》:“学者之对于理则之学,则大都如 陶渊明 之读书,不求甚解而已。” (2).原理法则。 郭沫若 《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尽管是怎样的个人主义者,一个人不能完全脱离国家社会而生存,故论到国家社会的理则时,便很容易流露其个人主义的本色。”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 庄子 认为……﹝道体﹞生出天地,生出帝王,生出一切的理则,连神、鬼都是从它生出来的。” 不变(1) 常用于诗或古文,可以意味不变的恒常性或稳定性 尔不变,余亦不变 (2) 使…不发生不合心意的改变 现在的税额不变 (3) 使 不再改变 使一切未解决的问题…十年不变,在此期间将共同努力寻求永久的和平解决的办法 尼山(1).即 尼丘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 尼山 枯无华,奄奄山鬼相揄揶。”参见“ 尼丘 ”。 (2).指 孔子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昔 尼山 奥旨,传在经师。”《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一·儒家类序》:“ 王通 教授 河 汾 ,始摹拟 尼山 ,递相标榜,此亦世变之渐矣。”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而 宋 之贤者,以为可躋之 尼山 之次。”参见“ 尼丘 ”。 传名名声远扬,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两败俱伤争斗的双方都受到损失 倘若大人再要回护他三人,将来一定两败俱伤,于大人反为无益。——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行处(1).随处;到处。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元 汤式 《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套曲:“翠袖分香行处有,綵笔生花梦境熟。” 清 孙枝蔚 《雨》诗:“浮生怜物态,行处触长吟。” (2).走过的地方。 前蜀 韦庄 《叹落花》诗:“ 西子 去时遗笑靨, 谢娥 行处落金鈿。” 洛蜀指 洛 党和 蜀 党。为 宋哲宗 时 元祐 三党中的两党(另 * 叫 朔 党)。 明 叶襄 《感旧》诗:“ 洛 蜀 纷争日,君王宵旰时。” 明 沉钦圻 《咏史》:“一堂争 洛 蜀 ,四镇角熊羆。”参见“ 洛党 ”、“ 蜀党 ”。 明道(1032—1033) 宋仁宗年号 明道中。——宋· 王安石《伤仲永》 伊川(1).古地名。指 伊水 所流经的 伊河 流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辛有 适 伊川 ,见被髮而祭於野者。” 杜预 注:“ 伊川 , 周 地。 伊 ,水也。” 杨伯峻 注:“ 伊川 , 伊河 所经之地,当今 河南省 嵩县 及 伊川县 境。”参见“ 伊水 ”。 (2). 宋 程颐 的别号。参见“ 伊川先生 ”。 心传(1) 禅宗指不立文字,不依经卷,以师徒心心相印传授佛法 (2) 泛指世世代代相传的学说 取义犹言求义。谓就义而死。《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宋 文天祥 《自赞》:“ 孔 曰成仁, 孟 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