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鹭鸶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曹衍 |
释义 | 鹭鸶原文波澜静处立身孤,氄雪攒霜腹转虚。尽日滩头延颈望,能销大海几多鱼。 诗词问答问:鹭鸶的作者是谁?答:曹衍 参考注释波澜(1) * 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多用于比喻 文章波澜起伏 静处(1).冷静地立身处世。《晏子春秋·杂下六》:“且人何忧,静处远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故为君虚心静处,聪听其响,明视其影,以行赏罚之象。” 宋 周敦颐 《通书·圣学》:“静处则明,明则通。” (2).犹静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今盛暑,朕与卿等,深居静处,犹觉可畏。” 清净、安静之处。 宋 陆游 《山园杂咏》:“百年竟向愁边老,万事元输静处看。”《三侠五义》第十回:“跟着从人出了公馆,来至静处。” 立身安身,存身 几无立身之地。——《广东军务记》 尽日(1).犹终日,整天。《淮南子·氾论训》:“尽日极虑而无益於治,劳形竭智而无补於主。” 唐 郑璧 《奉和陆鲁望白菊》:“终朝疑笑 梁王 雪,尽日慵飞 蜀帝 魂。”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六:“尽日不逢人,终年无啟关。” (2).指农历月末最后一天。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大尽小尽》:“月满三十日为大尽,少一日为小尽,月之尽日犹年之除夜也。” 终日,整天。 明 陈子龙 《南乡子》词:“儘日对红颜,画阑深深半掩关。” 滩头海(河)头连接海(河)岸的地区。是进攻登陆作战中首先抢占的阵地。 延颈(1).伸长头颈。《列子·汤问》:“延颈承刃,披胷受矢。”《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恪 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 唐 李翱 《截冠雄鸡志》:“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 (2).引申指仰慕,渴望。《史记·游侠列传》:“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宋 叶适 《受玉宝贺表》:“ 江 淮 延颈,望基本之常安。”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延颈方来,神驰所慕之仪的。” (3).长颈。《文选·曹植<洛神赋>》:“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李善 注:“延、秀,皆长也。” (4).古地名。《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犹应固守 三关 ,更谋进取,而退师 延颈 ,自貽亏衂。” 李善 注:“ 三关 、 延颈 ,二戍名也。” 大海外海,并不封闭在海岬之间或不包括在海峡之内的那部分海洋 几多询问数量;多少 布几多长?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